宋亭舟甩开纠缠不清的陈照磨,同陶十一又回了衙门。
晚上宋家的饭食都已经准备好,宋亭舟却还是没回来。阿砚望着桌上的饭菜,深深吸了一口,把孟晚逗笑了,“大宝,你这是做什么?”
阿砚十分诚实的说:“阿砚饿了。”
他揉了揉肚子,“我爹什么时候才回来呀?”
常金花给他夹了个鸡腿,“饿了就先吃,不必非要等着你爹。”
阿砚对着鸡腿咽了咽口水,但还是板起小脸,义正言辞的拒绝,“爹爹没来,阿砚不能先吃!”
楚辞递给他一小碟子杏脯,阿砚比拒绝鸡腿还快的拒绝了。
孟晚还能不了解自己儿子?
“小辞,拿回去吧,阿砚还等着多吃几个鸡腿呢,这碟子杏脯吃完,他怕饭菜会少吃。”
阿砚捧着红红的小脸,“也不是啦,是因为祖母做的饭菜太香了!”
今晚常金花掌厨,被孙子捧场自然高兴,“爱吃祖母明天还给你做。”
一家子开开心心的围着饭桌说话,屋外传来黄叶的声音,“大人,您回来了,小公子都等急了。”
孟晚起身去接宋亭舟,却没有对方步子快。宋亭舟大步踏进屋子,两人正好撞在一起。
揽着孟晚的腰身,宋亭舟上钩的嘴角显示他当下的好心情,“都在等我?开饭吧娘。”
“好,都坐下吃饭吧。小辞,祖母给你也夹个鸡腿。”常金花动筷给楚辞也夹了个鸡腿。
孟晚帮宋亭舟添了碗米饭,“可是有什么喜事?”
宋亭舟净了手坐到他身边的位置上,接过他递过来的大号饭碗,“承宣布政使司来人了,朝廷下了诏令到承宣布政使。”
孟晚立即便想到其中关窍,“吏部升了你的职位?强制让曾知府致仕了?”
宋亭舟想到最近将府衙事务都推托给自己的曾知府,“不,应当是曾知府主动递了致仕的折子。”
孟晚心想:算他识相,自己致仕总比被下台仕好看。
常金花满心欢喜,“大郎这是……又升官了?”哪怕她不懂朝堂,也知晓升官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初到赫山县之后,她都做好半辈子都留在这里的准备了,怎料才三年又挪了地儿。
旁人升官求爷爷告奶奶的,怎么到她儿子这里这么随便?
今天肉菜多,孟晚笑嘻嘻的帮她用小碗舀了一碗青菜汤,“夫君升到知府了,开不开心?”
“开心是开心。”儿子有本事,如今是顶大的官了,当娘的怎么会不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