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终于见着这刘五他才明白苏培盛为何会让这人去办这事,这个刘五嘴倒是不如小谭子严,但比小谭子笨多了。
他认识的那些生意人哪一个不是精得跟什么似的,这刘五嘴笨,脑子估摸着也聪明不到那儿去,让他去跟那些生意人打交道,这事没准儿还真能成。
至于银子,小谭子既然说不用他掏银子,他当然不会上赶着当这个冤大头。
不过就是领个人去给他那位兄弟见见,这生意做不做得成又不是他能决定的,他瞎操什么心呢,高福想。
刘五呢,他怎么都没想到他刚才还在想这位高大人呢,高大人就真的来寻他了。
这位高大人不仅对他笑,还一口就叫出了他的名字,要不是他时刻牢记着他是苏公公的人,他都以为他是这位高大人手下讨饭吃呢。
高大人见了他就开始找他说话,偏他是个笨嘴拙舌的,高大人说四五句,他能回上一句已是不错了。
后来这位高大人也没了耐心,只说他想见的人不在京里,让他准备准备,明日跟着去河北,至于那位能人肯不肯见他,那就得看他的诚意足不足了。
这生意最后做成了,这位能人肯跟他做这生意倒不是因为带他来的人是高大人,而是因为他的诚意实在太足罢了。
他的诚意有多足呢,足到这位郑姓商人做完这笔生意之后他这铺子一年都不用开了,这位郑姓商人若是真不心动,那才真是怪了。
刘五第一回来是高福带着来的,第二回来是一个人来的,这第三回,是把这位能人请到了他的马车上来的。
那马车上一共坐着四个人,这四人说了些什么没旁人知道,最后下马车的也只有那位郑姓商人,其他人一个都没下来的。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东风,还得安王福晋来刮才行。
要刮这股东风,就得先让安王福晋知道他们这边的戏台子已经搭好了,这个时候就要看能出府,甚至能进宫的周嬷嬷的了。
把这母子二人带进安王府去见安王福晋显然不合适,如此,就得安王福晋来见这母子俩了,而且还得是她一个人来见,这就有些难办了。
这事对这些个大男人来说是挺难办的,对周嬷嬷这个老嬷嬷却算不上什么难事,不就是让安王福晋单独出门吗,她有的是法子,周嬷嬷在见过刘五之后是这么想的。
要说她们那小院儿里谁的消息最灵通,那只能是她了。
她听说福晋和几位夫人正张罗着要做新衣裳呢,她三人那日坐在一处不过是商量了一下每人要做多少件衣裳,做这些衣裳要花多少银子,其实她们连新料子都没见着呢。
自从八爷被圈禁,这京城里大大小小的铺子其实就不怎么愿意做安王府的生意了。
她的那位新主子被休回了娘家之后京中大大小小的脂粉铺子也好,衣料铺子也罢,已经慈从不怎么愿意变成不愿意甚至不做安王府的生意了。
如此,她们能有新料子,那才真是奇了怪了。
京中的大铺子买不着衣料,她们就退而求其次盯上了中等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