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安王府第一回走水时第一个发现这事的人就是那周嬷嬷,要是没有她,这位曾经的廉亲王福晋怕是那次就会没命,这么一看,说这位周嬷嬷是救命恩人,还真说得过去。
不管周嬷嬷是因为什么躲过一劫,她都不会再回安王府了,护主不力的奴婢,自有她的去处。
三夫人倒不关心什么周嬷嬷,她关心的是她大嫂接下来会做些什么
她那小姑子还在时她的那些往日的知己好友看见她恨不得躲着走。
现下她小姑子不在了,按说她们不该再避开她才是,可她心里没底,总觉得她这会儿若是出门,她们会避她如蛇蝎,那她可就更丢脸了。
要想被重新接纳,也只能在她那小姑子留下的嫁妆上做文章了,只是不知她那大嫂会如何做了,三夫人想。
这位曾经的廉亲王福晋的确是个节烈之人,可这掩盖不了她死的不光彩的这个事实,至少在大多数人眼中的这样的。
就连当日去救火的护院也只敢说那屋子里的人不能看了,可见那屋子里的情状有多触目惊心。
这样的情况下这位曾经的廉亲王福晋的丧事自然也是不能大办的,最后只是在她那个小院儿的院子外头停了几日灵,然后就落了葬。
这下这些人就又开始感叹起来了,感叹曾经不可一世的廉亲王福晋最后竟然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他们才刚感叹完没几日,就发现自己感叹得太早了,因为安王府又有动静了,还是大动静。
那位曾经的廉亲王福晋都下葬好几日,安王爷好像才刚回过味儿来,说要给他的这位妹子做道场,开始给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寺庙捐香油钱。
最后道场做没做百姓们不知,但安王府这回花了不少银子这事他们却是知道的。
这还没完呢,安王爷好像又突然想起有一个好名声比什么都要紧了,他开始设棚施粥,看他那架势,若是他管着粮仓且皇上又准许的话,他还真能开仓放粮。
现下这年月,不管什么时候都有逃难过来的人,再加上这京城还有这么多乞丐,安王府这回还真算得上是做了件好事。
这京城中别的不多,就是官儿多,有那沽名钓誉之辈看安王府这么做,就也想搭棚施粥,花点儿银子换个好名声。
他们这粥棚倒是搭起来了,可没几日就又拆了,拆的时候他们还在想,王府就是王府,就算只剩个空壳子也不是他们这样的人家能比的。
这京城里不是没人搭粥棚施过粥,有地方受了灾,或者是谁家的老祖宗过寿,这粥棚都能搭起来。
这些人家施粥,短暂日,长则半月,还从未有过那家的粥棚一搭就是一个月的,且看那架势,都还没有拆的打算。
施上日粥对这些朝中重臣来说不算什么,哪怕施上个十天半月,那也是使得的。
可一连施一个月的粥,且还要继续施下去,他们还真没这个财力,也没这个魄力,也只得认输了。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