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太太吵着闹着要见允禵,发现不管她怎么闹允禵都不会回京之后,到底退了一步,说见不着允禵见见他福晋也行。
胤禛忍无可忍,就说了一句,既然要见,那就都见,不光允禵福晋,还有允禵的儿女们,都见。
还说既然她觉得无人陪伴日子无趣,那就把允禵最小的儿子和女儿都留在宫里,这样她不就有人承欢膝下了吗。
不过既然她老人家这儿这么热闹了,他今后也就不必总过来了。
胤禛这话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这是在问德妃,是要选让自己面子上好看,还是要冒着得罪自己的风险,在允禵被圈禁起来之前让允禵最小的两个孩子免受圈禁之苦。
德妃选了前者,胤禛虽然也猜到了他会选前者,却没想过她会想都不想就选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个。
他倒不觉得失望,他就是觉得心里憋闷,直到把这事告诉了秀玉,他才终于不这么憋闷了。
从前自己一个月顶多就见这位老太太两回,每回见她,旁边都有一个十四弟妹。
这位老太太对她这位小儿媳向来和颜悦色,说话轻声细语,就好像说话声儿大了就真能把十四福晋吓着似的。
自己看她这样,也觉得这位老太太的确是把允禵当成了命根子,爱屋及乌,对允禵的福晋也极好。
不过经过了这件事之后她又觉得这位老太太偏宠允禵不光是因为允禵嘴甜会哄人,还因为先帝看重允禵,允禵说不定能争到那个位置,只要允禵登基为帝,这慈宁宫她不就能住进去了吗。
如此看来,胤禛和允禵其实都是德妃的棋子,德妃用胤禛换了嫔位,又想让允禵把太后之位给她争来。
胤禛这枚棋子发挥过作用了,又不听话,当然要舍弃,允禵这枚棋子还没发挥真正的作用,又听话,当然要笼络住才行。
她之前还奇怪,德妃都能从宫女爬到妃位了,难道就不明白皇帝最不愿看见的便是兄弟阋墙吗。
明明允禵和胤禛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她却任由允禵和允禩允禟交好,难道她就想看见自己的两个儿子争个头破血流不成。
也就是先帝在二废允礽之前就没想过要换太子,不然允禵的逍遥日子怕是早就到头了。
没能让德妃当不成太后,她已经够对不起原身了,又岂会放过李氏。
她用了好几年一点点的设计弘时,让弘时的野心一点点膨胀,只要他野心一膨胀,他的本性就会慢慢露出来。
只要他露出本性,胤禛总有一日会对他忍无可忍的。
她不怕胤禛查这些事,反正真正做这些事的人不是她,查也查不到她头上来。
这次的事可不是她让人做的,是弘时自己找死,跟她可没关系。
至于刘太医,他去给弘时瞧病是胤禛的意思,跟她就更没关系了。
弘时身上有功夫,骑艺也不错,想来也就是摔个骨折,重伤不治应该是不可能了,不过他要是闹起来再把刘太医赶出去,他这伤会如何可就不好说了。
她觉得这样也挺好,弘晖当年可是缠绵病榻好久才去了的,弘时就算要去,也得这么来上一回再说,不然岂不是太便宜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