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多余的钥匙还给叶姗姗。
叶姗姗说正事:“昨晚从米琴那里收来的十万,都给大姑姐了。你从我日后的分成里扣吧。”
“扣什么扣?不扣。应该的。”邱硕不肯,“今天到处都是媒体报道这件事,大姐功不可没。我说,你别把我想成那种小家子气的人行不行?”
“这不是怕你受委屈吗?”叶姗姗笑了,“哎,我估计你接下来有得忙了。”
“那是,别人不好去山顶庄园找你,只能来这里找我了。”邱硕笑笑,所以这十万块他真的不会计较的。
在报纸上投个广告还得收钱呢,何况是这么铺天盖地的报道。
现在又送他一套房子,他知足得很。
总之,这一战,叶姗姗彻底打响了自己的名头。
最关键的是,那邵玉淑找的记者朋友特别聪明,居然摸黑找到了二房门口,又跟着叶姗姗去了皇后酒吧,最后叶姗姗牵着铃铛出来的侧影,就是他拍下来的。
加上邵氏酒行今天真的在办理变更产权人的手续,所以可信度很高。
他得抓紧时间休息,今后有得忙咯。
叶姗姗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当务之急还是霍家那边的嘱托。
她问邱硕有没有什么进展。
邱硕递给她一沓资料,都是他自己回来整理的,其中还有几份上了年月的旧报纸。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捡破烂的特长,绞尽脑汁把它们找出来,就是为了搞清楚霍家的发家史。
叶姗姗拿起一份报纸,不禁蹙眉:“这是谁啊?”
画面上是一对年轻夫妻的合照,女人穿着洋裙,跟她长得有五六分相似,眉眼弯弯,笑着挽住了一个男人的胳膊,男人正摘下帽子向谁挥手,所以五官有所遮挡,看不清楚。
报道的标题是——新青年掀起进步思潮,叶启荣携夫人归国投身革命运动,时间是一九一九年。
报纸泛黄,但是依稀可以看出来,这对夫妻年纪不大,看着二十不到,活到今天的话,差不多七十左右。
叶姗姗看向了下一份报纸。
又是那个女人,这次她只有一个人出镜,标题是——劳燕分飞,叶氏夫妇离婚收场,时间是一九三四年。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有一张报纸再次提到了这个女人,但都是悲剧:叶氏夫妇的长子送鸡毛信牺牲,次子和三女儿在重庆大轰炸后失踪,小女儿生在长征前夕,送给老乡,找不回来了。
报道再次给了这个女人一个特写,但那是孤独寂寞的身影。
女人徐娘半老,穿着褪色的青花旗袍,撑着油纸伞,提着菜篮子,迎着风雨,从沪市的弄堂里向外走。
报道里着重提及了女人前夫家的小姑子,说要资助她,但被她拒绝了。
她要做铁骨铮铮的女人,不实嗟来之食。
记者问她如何谋生,答曰:写些不入流的庸俗小说。
篇末,以记者的口吻说道:叶夫人谦虚了,你可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
叶夫人强调:鄙人已然离婚,请称呼我的本名,周若彤。
篇末提及的小说,叶姗姗一本都没看过。
她继续阅读别的报纸。
看完,她满是唏嘘的问道:“霍家大太太,就是这个叶氏夫妇的亲属?”
“对,她是这个叶先生的妹妹。叶先生是因为投身革命,跟夫人聚少离多离的婚,一九四五年往后的报道我就找不到了。”邱硕解释道,“霍家大太太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老家是内地沪市的,淞沪会战时期才避难到了这里,携带大量家产,最后以叶家孤女的身份跟霍家联姻。联姻前曾强调家产有她兄长的一半,如果找到兄长遗孤,必将归还。结果她心地太过善良,最终还是被霍先生吃了绝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