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好意思驳我的面子?”
“吴司长是真心替你们担忧,你反正已经靠这个项目混到了一个处长,未来项目的死活与你无关,我为什么要考虑你的面子?”
“万一你有什么金点子,能够让我们省里的领导叹为观止,我作为贡献点子的人,也能捞一份功劳。我现在仅仅是个处长而已,我还想继续进步呢。”
“老胡,你是真的一点都没变,在宿舍那会就已经表现出你的官迷本色了。”
“你会不会说话,我只是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已,怎么就是官迷了?”
“我琢磨了一下,重钙也不能绝对地说没有市场,中国现在磷肥供应还是非常紧张的,运作得当的话,整个中国市场要消化掉你们这62万吨的重钙,应当是有希望的。”
“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但现在讲究市场化,国家很快就会提出全面转向市场化的政策。你们希望依靠行政命令让农民接受你们的重钙,恐怕是不现实的。”
“我们就算能够用行政命令,光一个穆阳省也消化不掉这么多重钙。我们省还有几十家普钙厂呢,总不能让他们关门吧?”
“不能用行政命令,就得考虑一些迂回的方法。”高凡说,“目前国内农民缺乏使用重钙的习惯,在有些场合,重钙的效果是优于磷铵的,但农民不了解,自然就不会去考虑使用重钙,而是照着别人的做法,优先使用磷铵。要让这部分农民接受重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科普,教会他们科学地选择磷肥。”
“可是,哪些场合适合用重钙,连我们省农科院的专家都说不清楚。理论上说,碱性土壤适合用重钙,自带固氮能力的豆类作物不适合用含氮的磷铵,这是我听农科院的专家说过的。但是具体到细节上,他们也弄不清楚,说是需要做实验才行。”胡冬明道。
他这个北大化学系毕业生也不是浪得虚名,起码的科学素养是具备的。
“那就做啊。”高凡笑呵呵地说道。
“做实验需要钱啊。农科院那帮人提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想伸手要钱。我们财政穷得很,哪有多余的钱给他们?”
“谁让你们财政出钱了?你们那个樊磷集团不可以出钱吗?农科院的专家能要几个钱,打发个三五十万的,他们就乐疯了。”
“这件事,……得去和樊磷集团的领导谈。”胡冬明面有难色。
樊磷集团的级别差不多是正厅。他这个财政厅的处长去了,对方自然会热情接待,但也仅限于是想从财政厅手里弄点钱,而不是为了听他去给企业出经营上的主意。
胡冬明这几年与高凡接触很多,也听高凡说起过沧海集团经营上的事情,所以高凡刚才出的主意,胡冬明是能够听懂的。做实验其实只是一项基础工作,重要的是把实验结果传播出去,让那些适合使用重钙的农民了解这个情况,从而主动地放弃磷铵,选择重钙。
这样的操作,在高凡手里是游刃有余的,但对于樊磷这样的大国企,就有些困难了。
胡冬明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说服樊磷集团的领导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