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朔方刚刚取得了大捷,朕也在圣旨中表明了要对东宫功臣进行封赏的意思。若再处理苏烈,会让人觉得很不好!”
“可是陛下,若放任不管的话,也不是长久之计啊!”萧瑀忍不住接口道。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却没有说话。
这时,杜如晦眨了眨眼睛,小心翼翼地看了眼李世民,试探着道:“陛下是不是在担心其他人?”
“嗯?”
李世民愣了一下,然后会心的笑了笑,点头道:“不错,如果因为苏烈的事情,纵容了其他人,那就不太好了。”
“这”
众臣顿时语塞。
很明显,李世民说的那个其他人,不是别人,而是太子李承乾。
他是非常忌惮李承乾拥有兵权的。
所以,他才不顾一切的想要夺走李承乾的兵权。
包括现在的军队改革,也有一点防备李承乾的意思。
毕竟自己儿子不是一般的儿子,是一个集能力,野心汇聚一身的厉害角色。
如果不想走李渊的老路,他就必须得打压自己儿子,让他乖乖的做一个太子,而不是与皇帝争权的储君。
然而,李世民的想法,并没有得到众臣的认可。
比如魏征。
他直接了当地道:“臣以为,这不是苏烈的个人问题,此事是发生在苏烈身上的,可反应出来的却是军队的问题。”
“即便不是苏烈,发生在别人身上也一样。”
“是啊,军队的问题是老问题了!”
房玄龄附和着点头道:“从贞观以来,我们统一了军权,但是呢,领兵制度并没有什么改变。”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军队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
“如果审理苏烈,情况可能是,所得不如所失!”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有些不悦地道:“那照你们这么说,军队的法纪就不要了?”
“这”
房玄龄语塞。
一旁的王珪看了眼他,又看了眼李世民,虽然他的话不像魏征那样直接,也不像房玄龄那样明理,但依旧表达了不赞同审理苏烈的想法:“陛下,军队的法纪问题,固然不是一个小问题,可就这次战争来说,结局的大胜利才是最重要的。”
“相对而言,军队的法纪就是个小问题了。”
“况且,就这次战役而言,只有罚过,没有赏功,那天下人就会认为,朝廷只看缺点,不看成绩。”
“甚至重视小缺点,而忽略大功绩。”
“除非陛下有更深远的考虑,比如彻底解决军队的根本制度,否则,现在去动有功之臣,不合时宜。”
李世民没想到,五位大臣,就有三位大臣反对审理苏烈,于是心中大为的不快,脸也拉了下来。
原本他是想让众臣给他想办法,如何在保住自己脸面的情况下,审理苏烈,再特设苏烈,将他从东宫调走,没想到,众臣这么不配合自己。
却听他沉声道:“既然说到了军队制度,朕记得兵部尚书与中书令起草了一份军制改革方案,朕也批示了,为什么没有施行?”
“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