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那人的话音落下,立刻就有人附和。
周围的百姓见状,无不面面相觑。
似乎没想到这些死囚会是这种反应,难道多活一年不好吗?
却听孙伏珈笑道:“你们想死,本官可以成全你们,但这是陛下的旨意,本官必须得遵从。”
“所以,就算你们想死,本官也得上奏陛下。另外,你们现在的行为,应该属于抗旨不遵。按照我大唐的律法,抗旨不遵形同谋反,所以,你们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
“什么!?”
众死囚闻言,大吃一惊。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一种情况。
但孙伏珈明显没有跟他们开玩笑的意思,又收敛笑容道;“现在本官再问你们一句,是否要遵旨?”
“这”
众死囚惊疑不定,再次面面相觑。
半晌,那位第一个叫嚣快杀了我的死囚,也第一个开始认怂。
“我已经是个死人了,我不想再连累家人了,我母亲都八十多了,能在死之前陪陪她,也算是尽孝了!好!我答应履行这一年之约!”
“我也答应!一年之后,再来长安赴死!”
“杀人偿命!我这一条命先欠着父老乡亲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死囚跪地履约,周围的百姓,一个个神色复杂到了极致。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些死囚会有这样的一面。
当然,他们也有不少人表示怀疑,觉得这些死囚绝不会归来,甚至会在家乡为非作歹。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则重磅消息,必将随着其他消息,轰动全国。
………
“号外!号外!惊天大消息!传国玉玺,天命归唐!”
“号外!号外!科举大改革!全民教育!爱国从我做起!!!”
“大家快来买报啊!还有重磅消息!千万不要错过啊!”
听到报童犹如晨起的麻雀一般,在街道上叽叽喳喳的叫卖报纸,百姓们虽然有些反感,但也已经习惯了。
毕竟从贞观二年到贞观四年,也已经两年了,报纸从最开始的人人新奇,到现在的习以为常,甚至有的家庭,不看报纸都觉得每天少了点什么。
所以,在报童叫卖的同时,不少百姓都习惯性的朝他招手。
“喂,小蔡,给我来两份报纸!”
“好嘞!刘大善人,您儿子今年也会参加科举吧!!”
一名叫小蔡的报童,笑嘻嘻的来到叫买报纸的中年面前,一边递给他报纸,一边朝他询问。
这位叫‘刘大善人’的买报人,是沿街一粮店的老板,平时待人和善,对待乡邻也友好。
哪怕是闹灾荒那两年,他的粮店也没有大涨粮价,坑害百姓。
所以,周围的街坊邻居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刘大善人。
“呵呵.”
刘大善人一听报童提起自己儿子,就笑开了花,一边数着铜钱给报童,一边接过报纸道:“是啊!小轩再过两个月就要参加科举考试了,希望这次科举,能给我考个秀才回来,这样我们老刘家也就光宗耀祖了!”
“可是,我听说轩哥不是不喜欢读书吗?他武艺那么好,干嘛不去参军,兴许能当个将军!”
“将军哪有那么好当,武艺再好,能考科举吗?读书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