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那大人”
“你只管照我的吩咐去做!事成之后,我会答应你们的所有条件!”
还没等武兵把话说完,屏风后面那人就出言打断了他。
紧接着,屏风后面那人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朝着屏风后面那道门走去。
而就在他打开那道门,准备离去的时候,他又停下了脚步,丢下一句:“怎么做,都在椅子上面的信里,你看完后就烧掉吧!”
说完这话,只听‘嘭’的一声,门就被随手关上了。
等房间里只剩下武兵一个人的时候,武兵才从地上缓缓爬起来,皱眉凝望了一眼屏风后面的椅子,只见那椅子上面确实有一封信,于是直接就走到了屏风后面,拿起那封信,拆开查看。
这不看还好,一看差点被上面的计划惊讶得下巴掉下来。
不得不说,这样胆大且疯狂的计划,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真不愧是阴家啊!果然够阴!”
武兵呢喃着说了一句,然后径自就走到蜡烛前,点燃了这封信。
待看到这封信被烧成灰烬后,他才缓缓朝门外走去。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长安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百姓们甚至都鲜少谈起那日太子与皇帝,还有魏王的争执。
而朝廷,也在按部就班的运行。
特别是临时内阁的启用,让本就为准备出征高句丽而分身乏术的李世民,一下子解脱出来,使得他不亦乐乎。
至于李承乾,同样在为出征漠北做准备。
直到时间来到贞观四年八月,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承乾,都准备好了出征的所有事宜。
于是,在八月的中旬,君临天下五年的李世民,第一次穿上了戎装。
而跟他同样穿上戎装的,还有李承乾。
作为当今皇帝和当今太子,父子俩同时出征,可谓开古今之先河。
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任何人会觉得,皇帝和太子不在都城,国家会产生混乱。
因为此时的唐人,早就在李承乾那声‘君王死社稷,太子守国门’中升华了。
他们对大唐这个王朝,有着无比的热爱与认同感。
他们都是华夏民族,他们都是有国之尊严的汉人。
哒哒哒,马蹄声落在街道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嚓嚓嚓,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脚步铿锵如同战鼓。
李承乾胯下一批纯白色,没有任何杂毛,且温驯的战马,缓缓走出太子府。
他身后,无数锦衣卫浩浩荡荡的排成长龙。
而在他的身前,他出太子府的那一刻,又有无数铁浮屠,黑甲卫在前面替他开路。
街道两旁,那些百姓,摊贩,以及行走的各国商人,全都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哪怕大唐的风气已经很开化了,但这种时候,没有一个人敢造次。
“咱们承乾,越来越有王者之气了!”
站在皇城上的长孙皇后,看着骑在白马上的少年,一脸欣慰地笑道。
一旁的李世民则不满地皱了皱眉,冷哼道:“这逆子比朕还会摆谱!”
说完,便对身边的云端道:“传令,击鼓,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