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齐声应答:“谨遵太子殿下教诲!”
“好了,废话少说,接下来,你们先听我安排,侯君集的大军,马上就要来了!”
“诺!”
众人立刻应诺,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另一边,临洮关外。
侯君集的大军,在高昌国溜达了一圈之后,又打着‘勤王’的名义,直奔长安。
此刻,侯君集身披明光铠,立马于临洮关下,望着关内熟悉的唐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身后的三万大军盔明甲亮,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躁动。
这支军队里,藏着太多守捉郎安插的眼线,也藏着他自己孤注一掷的野心。
原本按照他的计划,是打算灭了高昌国之后,在高昌当一段时间的‘土皇帝’,并发点小财。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守捉使的一封密信,让他不得不配合守捉郎的行动。
因为这封密信,关乎他侯家的生死存亡。
“将军,我们入关吗?”
副将低声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安。
侯君集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冷冽的笑:“入!为何不入?陛下有旨,长安疫情告急,我等身为臣子,自当星夜驰援。”
这话半真半假。
李世民的确传过旨意,让各地加强戒备,严防疫情扩散,却从未说过‘驰援长安’的内容。
这句私加的话,是他与守捉郎约定的信号。
大军入关时,守关校尉例行查验文书。
“侯将军,请行个方便!”
“本将奉陛下之命,驰援长安,有什么不方便的?!”
侯君集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让亲卫递上通关文牒,眼神却像鹰隼般扫过城头的守军。
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守军,正向他眨眼睛。
这意思是,长安那边已经准备就绪了。
“走!”
待文书查验完成之后,侯君集立刻大手一挥。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便入了关。
而在他们快要抵达长安的时候,那名副将突然指着前方,蹙眉道:“将军,长安方向似乎有些不对劲。”
“什么不对劲?”
“就是不像有大乱的样子。”
侯君集瞬间眯起眼。
按守捉使的计划,李恪兄弟被杀,守捉郎会趁机散布‘太子杀兄弑弟’的谣言,再由他带兵‘平定叛乱’,顺势控制京城。
可眼下这般平静,确实有些不对劲。
“慌什么?”侯君集厉声道:“越是平静,越说明暗流汹涌。说不定太子已经被控制了,只是消息被封锁了而已!”
话虽如此,他却悄悄放缓了行军速度,暗中派亲信快马加鞭赶往长安,探查虚实。
三日后,大军行至咸阳,离长安只剩一日路程。
亲信终于带回消息,却是让侯君集如坠冰窟。
“将军,长安城内一切如常!太子殿下安然无恙,李恪兄弟勾结守捉郎越狱了!”
亲信气喘吁吁地禀报:“而且而且太子殿下似乎早就料到您会来,已经命李靖将军率五千禁军,在城外扎营等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