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关中!”
满面胡茬的魏延,望着眼前平坦的土地,咬牙站直了身躯。
“终于到关中了!”
历经大半个月的艰难辗转,魏延奇袭长安城的计划,终于是走过了九十九步。
他终于是站在了关中的土地上。
“司马~”
同样神容憔悴,可精神却是亢奋的马岱上前“快走吧,咱们去夺了长安城!”
此时军中最兴奋的,就是马岱了。
西凉马氏的仇恨日夜在心中燃烧,几欲喷薄而出。
他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
丞相府司马魏延,先是缓了口气。
之后方才不紧不慢的摆手“勿急,且命各部修整吃饭。”
子午谷的道路难行,他们轻装简从的艰难跋涉,可算是从崇山峻岭之中出来了。
此时最需要的先行休息恢复力气。
吃饭的时候,魏延难免得意“我就说走子午谷乃是好策,这一路上非但没遇上大股曹军,就连雨都没下过。”
“此乃天佑我大汉~~~”
马岱等人纷纷附和赞同。
事情办成了,那自然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跟着你能混到军功,那就只管称赞就是。
“我大汉。”魏延半眯着眼睛,微微扬起下巴“唯有丞相能懂某,也唯有丞相能看的明白破局之处。”
“丞相亲自带兵为某吸引曹军主力,某深敬之!”
魏延性子高傲,在一众前辈逐渐凋零之后,更是觉得大汉唯有自己才是擎天柱。
此时还能被他放在心中,乃至于尊重的,也就只有诸葛丞相了。
当然了,他此时还不知道赵云阵斩了曹真的事情。
若是知晓了,尊重的名单上还要加个赵云。
诸校尉们又是一番恭维。
马岱按耐不住,略显急切“司马,出兵之前丞相不是给过锦囊吗?”
“如今已入关中,自当是取锦囊一观。”
魏延傲气,对于诸葛丞相的所谓锦囊,实际上是不怎么看重的。
他觉得自己的奇袭之策成功,自己也能拿下长安城。
此时的魏延,正属于膨胀期。
其实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记载走,若是魏延真跑去走子午谷打长安城。
出来的时候,正巧赶上曹睿亲自来到长安城坐镇,督促作战。
那样的话,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这方时空里能成功,主要源于林道的提议与安排。
先是联络东吴,请他们出兵牵制。
哪怕是不出兵,仅仅只是做出一番集结兵马船只的动向来,也必然是会吸引曹魏的关注目光。
说白了,夷陵之战后的蜀国,进入了韬光养晦的阶段。
这些年里,真正与曹魏连年打仗的主要对手,其实就是东吴。
东吴一旦有动作,曹魏必然是要保留兵力来应对。
其次就是稳住了孟达,让他待到北伐开始之后方才反叛曹魏。
而不是历史上那样,北伐开始之前就反叛,结果被司马懿一波急袭给带走,没能起到丝毫作用。
这次,孟达的反叛吸引走了魏国一部分精锐,更是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也给引去了新城方向。
若是司马懿跟着曹真等人来到了关中,许多谋划必然不会那般顺利。
最后的最后,曹睿暂时没来,夏侯楙也就没有被调走,依旧是在镇守长安城。
此人,就是破长安城的关键所在。
魏延取出了锦囊,打开之后不出意外的是一份书信。
看完上面的内容,魏延沉默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