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世子稳重点 > 第九百四十一章 筹粮调兵

第九百四十一章 筹粮调兵(3 / 3)

仿佛一夜之间变了天,大宋君臣都神神秘秘地忙着什么,赵孝骞每天主持政事堂和枢密院的型朝会。

调兵,筹粮,准备军械甲胄战马,文官和武将从福宁殿进进出出,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

一个国家筹备一场战争,是不可能像旅行一样走就走的。

整个国家机器运转起来,从决定征战到军队出发,这期间不知要经过多少筹备工作。

一旦战事开启,国内所有的大事务都必须为这场战争无条件让路。

天大的事都只能等战争结束后再。

这几日,朝堂君臣都处在一种疲惫却兴奋的状态下,每个人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不分昼夜地忙碌着。

而消息终究还是瞒不住,渐渐地扩散开来。

政事堂和枢密院各方大佬们的忙碌,局外人最初看得一头雾水,只不过如此大的事,是不可能保密的,很快整个朝堂都知道了官家的决策,于是朝堂炸了锅。

当朝臣们得知大宋即将与辽国联手灭西夏时,大家的反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万众一心,满朝振奋。

相反,消息传开后,朝堂上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人激烈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繁杂,有的是“师出无名”,此为“不义之战”,必遭天谴。

也有的指责赵孝骞无故兴兵,违背道德,西夏早已对大宋称臣,使臣每年按时朝贺,大宋没有理由对西夏妄动刀兵。

还有的从国力的角度反对,近年大宋连年征战,国库早已空虚,如今官家又要发起灭国之战,若能速战速决尚能接受,若是这场战争旷日持久,拖上三年五载,那时西夏还没灭国,大宋的国库先被拖垮了。

各种各样的反对声音传到政事堂,再传到赵孝骞的耳中。

赵孝骞全然置之不理。

每个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不同。

站在臣子的角度,他们只看到了弊端和风险,但站在皇帝的角度,此战将会收获巨大的利益,而付出的成本,却仍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既如此,为何不试一试?

汴京各方大佬和官员在筹备出征事宜的时候,赵孝骞却犯了难。

出使辽国的苏辙已经在路上了,不出意外的话,苏辙应该是快马加鞭朝辽国上京猛赶。

汴京各官署朝臣忙着筹备粮草军械战马,枢密院在商议决定战略战术,推演战争的结果,政事堂在调动平衡举国的资源,力求国内的所有资源尽量朝这场灭国之战倾斜。

可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赵孝骞却还是没能解决。

那就是军队主帅的问题。

全国的裤子都脱了,他这里还没找到娘们儿,像话吗?

大宋的将领不少,哪怕是曾经赵孝骞麾下的将领,也有不少能征善战的。

但将领是将领,主帅是主帅,这是两码事。

赵孝骞所认识的武将里,大部分人都只能为将,不可为帅。

指挥几千人,跟指挥几万人,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别看如今大宋有天下无敌的火器,觉得这场战争没什么悬念。一旦产生了这种轻敌的念头,那么距离兵败也就不远了。</p>

最新小说: 面壁者,但元婴期 消费会返现攻略美女不过分吧! 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重回85带着孩子上山下海混饭吃 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人在游戏王,超融合观众也融 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不死的我速通灵异游戏 重返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