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摇摇头,说道:“宋将军,有所不知,某十四岁就为郡吏,随丁原,跟何进,投董卓,已又七载矣,却是依旧碌碌,只充西凉军司马。某何来大才?更何况谁人又值得某再去投奔呢?”
宋时江早就急不可耐了,他颇有些不要脸皮了,急急说道:“张将军,某……”一旁陈宫知道宋时江要说什么了,轻轻一拉宋江,微笑说道:“张将军,宫亦有一言想说与将军听。”
他说道:“宫半年之前亦有与将军一样的困惑。困惑于天下之大,何人才是某投奔之人;天下之大,如何才能坦荡忠义在身又能一展身手酬壮志。某甚至与那子龙将军亦有过一段探讨,探讨何为明主。纵谈天下群豪,袁绍、曹操、韩馥、孔融、公孙瓒等等,尽在讨论之列。当然,董卓不再讨论之列,他不够格,只为贼耳……”陈宫加了这么一句,引得张辽面色更是一阵黯然。
陈宫朝宋时江轻轻一作揖,继续说道:“宫与赵子龙两人虽是文武殊途,然某两人俱以为,明主者,宋江也。我家主公,起于田亩,有文武两全之能,有清平天下之志,更有宽厚仁慈之心,忠贞仗义之性。如今虽只为一介县令只为区区乡兵护卫军指挥使,但帐下能人志士无数,忠义之辈聚集,勇兵强将不可胜数。某可以肯定,他日我主必然青云直上,纵横四海。……张将军呀,我家主公异常看重与你。某相信你若能与我等一道,必然能大展才华,一酬壮志呀。张将军,不若你投了我主公吧!”
张辽听得陈宫一席话,怦然心动。又见得宋时江满脸希翼的望着自己,内心更是大为感激。可是他却依旧拱手颔首恭敬说道:“辽万谢张将军看重,恨不能舍身以驱驰。然,某还是不能答应。”
后面鲁智深可就不乐意了,一拍桌子,大声吼道:“这又不行,那又不愿,如此婆婆妈妈,洒家头都听大了。一句话,如何才能加入我们?你说个明白嘛!唉咦!”他重重的感慨一声,还转身朝那典韦说道,“洒家还是喜欢我等这些爽利人,他们读书人的事洒家看不明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曾隶属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吕布败亡后,张辽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又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当然,这是正史上的他。现在张辽才二十来岁,虽是名门之后,但也才做得个西凉铁骑军司马一职,正是烈血澎湃、心怀壮志的时节。
宋时江当即决定以张辽为突破口。他不再微笑,正色抱拳对着张辽说道:“文远将军,宋江知你文武两全,思虑敏捷慎密。某闲话不多说,唯想与你谈谈当今天下大势矣。”张辽剑眉一挑,并不答话。
“桓灵以来,亲佞远贤,先是外戚专权,后有宦官当政,朝政混乱不堪,百姓困苦异常,更有黄巾大乱,使得中原凋敝、国本散失。天下有识之士无不扼腕而息,痛心疾首也。”
宋时江目视张辽,娓娓而说:“董卓入京,天下人本愿去除宦官之祸,却哪知驱豺迎狼也。董卓者,豺狼之性,面善心狠,废汉帝,弑国君,秽宫禁,把朝政。将军身出名门,世受国恩,少年便已为吏,后虽颠沛,壮志未酬,亦不改忠义本性。”
“忠义如将军,智慧如将军,怎可以屈身为董贼?”宋时江说着说着,激动了起来,大声嚷了起来,“某不信文远你只为那区区名利,就屈身为董贼!……你怎可以屈身为董贼?”宋时江不停的嚷着,甚是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