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朝堂上各种意见此起彼伏,不一会边上了十余个称号,然而看赵政的样子,却没有一丁点的波动,看来是所有的称号都不随上心。
立在最前面仍然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的除了子婴便是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等人了。
赵政看除子婴的三人也一直在窃窃私语,便盯着王绾说道:“你们什么一意思?”
见问到了自己,王绾只得冲着李斯、冯劫二人点了点头后拱手行礼说道:“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议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泰皇即人皇伏羲,为福佑社稷之正神,从出土的楚帛书中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伏羲女娲为创世神一般的存在,乃是最早诞生的神灵,地位极为尊崇。
王绾等人将泰皇之名献与秦王,却是以人称神,几人明显的也是有些惶恐。
然而没曾想高高在上的秦王却依然未予置评,明显的不太满意,不知是认为高了还是低了。
“泰皇为主掌江山社稷之神,凡人那可称神,若激怒之江山危矣,臣以为王上当因昭王旧事,称帝为上。”果不其然,王绾的话刚说完,便有朝臣跳出来反驳。
子婴疑惑的回头看了一眼,见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官员,估计是第一次参加朝会,脸上还洋溢着一些兴奋之情。
若不是秦王特许,一些四五百石的小官平日里是没有资格参加朝会的。
估计他还在想着升官发财的美梦,然而子婴却在心里为他默哀起来,天下刚刚一统便说出“天下危矣”的话语,而且一出口便是得罪了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几个实权官员,哪怕秦王懒得理会,估计也没得好。
见自己的提议,也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反映,这人也只能悻悻然的退了回去。
王绾等人都提了,然而赵政依然没有赞同,这会朝堂上与方才突然形成了两个极端的对比,一时间变得安静起来。
看来自己若不出手,估计得向历史上一样,由秦王亲自提出皇帝的概念。
通过历史上的记载,和这会秦王的表情,子婴清楚赵政定然已经对自己的尊号有了打算,如今不过是想借群臣之嘴进献出来罢了。
这一屋子人理解能力倒是不弱,可是所有人想的尊号和赵政的理想目标都有一定的差距。
要知道这个群臣进献的和自己下令的可是两码事,臣下敬献的说明臣子们已经认可了功绩可以相配,自己下令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见赵政的脸色有些难看,子婴明白自己若是不说话,秦王恐怕就要自己公布了,不管是从维护秦王的威名,还是增加自己在秦王心中的地位,这会都应该站出来。
“王上以微薄之身,行不世之举,如此功盖三皇,名垂五帝,子婴以为取三皇之‘皇’字,并五帝之‘帝’字,合为皇帝,以为尊称当为合适。”
子婴一说完,没等李斯等人回过神来,便听高坐在上的秦王言道:“长安君所提‘皇帝’之议,众卿可有看法。”
秦王这一说话,态度表露无遗,我们上尊号时一点反应都没有,而长安君的这个提议一说,便立马让大家商议,这不摆明了意思便是这个提议我很满意嘛。
这些人在朝堂上混了这么久,这点眼色还是有的。
“臣以为‘皇帝’之号极为妥当,应选之。”
“王上如此大功,称之为‘皇帝’实至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