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突然有了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直接无视资历,坐到了军官的位置上,岂能不叫人羡慕。
但羡慕也没办法,人家背后是有战绩撑着的。
不说别的,屡战屡胜这一点,就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但少壮派之所以被称作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卡在特殊阶段,有骨子干劲。
当初常凯申给王奉嘉奖时,估计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战功只能占80%,其余的20%,是为了鼓舞人心。
李宗仁回过头:“跟我来,健生要见见你。”
王奉皱眉。
健生
白崇禧?
前世通读战史时,他就觉得麻烦,生于晚清的近代人都取表字,在记人名时一个两个还好,数量一旦到达两位数,就有些记不清,
这一世王奉出生时,大清朝已经亡了,为了顺应所谓的潮流,即便祖上是官家,仍未取表字。
王奉和赵方远跟在李宗仁身后,直接插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一旁的师长,师参谋见了一句话不说,默默让开位置。
“李长官,枪号.”
“请您记好,会议结束后按号领枪。”
“下一位!”
轮到了王奉。
“长官,请上交随身武器。”
王奉摸了摸口袋,他随身就携带了一把勃朗宁m1910手枪,随行的安全由警卫负责,真要是连警卫都处理不了,就凭借一个人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又不是燕双鹰
“长官,您的枪号是.”
麻利的交完枪后,王奉快走几步,李宗仁还特意在原地等了他一会儿。
会议室门外。
王奉遇上了料想之外的人物。
——正是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
“德公,此番会议意图为何啊?”韩复榘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早在接到会议通知时,他便疑虑丛生,曾派专人赶往徐州长官部请示,是否需要本人与会。
得到李宗仁的亲自肯定后,才动身出发。
临了马上要进会议室,心中又感觉到了异常。
李宗仁官场老油条了,面不改色,只是露出一抹微笑:“津浦大战在即,此番委座前来不为别事,专程鼓舞前线众将士之军心。”
王奉在身后听着二人对话,心里暗自思忖。
都说人越老越精,李宗仁这话说的确实没毛病,常凯申此次召开归德会议,主要就是为了鼓舞军心。
但不是用演讲,或者是赏赐,而是要用你韩复榘的项上人头来祭旗,震慑众军。
谁再敢出工不出力,就是这个下场!
得到李宗仁的再三保证后,韩复榘放下戒心:“好委座亲临前线鼓舞军心如此甚好。”
进入会议室后,李宗仁径直走到最前面。
“健生,好久不见!”
白崇禧闻声转过头,脸上欣喜:“德公!”
二人在广西合作十余年,生死与共,留下了‘李白实乃一人’的佳话。
老友重逢,一番寒暄后,白崇禧留意到了身后之人:“这位是?”
李宗仁转身介绍道:“王奉!”
白崇禧:“原来如此,第五战区有如此猛将,看来津浦之战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