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远:“四个坦克营配属给哪个纵队?”
宋文杰插话:“我觉得还是配属给一纵比较合适,毕竟是咱们的精锐。”
赵方远沉思片刻后:“我觉得还是配属给四纵比较合适。”
“长官之前说过,坦克适合集群使用,在大平原攻坚战上,四纵要比一纵表现的好一些。”
宋文杰没有再说话。
他脱离一线已经很久了,在这方面确实比不过赵方远。
王奉:“为什么要配属给步兵纵队?”
赵方远挠挠头:“这我听老谢说,他们那边的坦克部队,都是师级支援单位,还没有单独成军的说法.”
王奉摇摇头:“不要去和苏联作比较,他们军工产能很强,也不缺少生产资源,即便是配属给师级部队充当支援火力,也能发挥出不俗的效果,但是我们不一样,好钢还是要用到刀刃上!”
“新组建的这四个坦克营,编成两个装甲团,暂归总指挥部直属,等以后的军工产能发展起来了,再单独编成装甲纵队。”
赵方远:“长官,那这具体编制”
说话时他和宋文杰互相张望,面面相觑。
目前国内的坦克部队编制很少,战绩也都比较拉胯,根本就不具备可以参考意义。
王奉低头想了想。
当下独立组建装甲部队的国家,德国最具有代表性,一个坦克营约有坦克70-90辆,两营制的装甲团,总坦克数约有150辆。
实在是太富有了。
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就凭当下第一车辆厂的能力四个坦克营,不知道要生产到什么时候。
遥遥无期!
想要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王奉想了想:“一个坦克营下属三个连队,每个连配属14辆坦克,如果这样安排的话,每个坦克团至少有84辆战斗车辆。”
他一边说着,祝钧在一旁掰着手指头计算。
“84辆坦克,最快也要四个月两个团,那就要将近九个月”
“长官,这生产进度实在是赶不上啊”
王奉看向宋文杰:“车辆厂的产要继续扩大,尽早的把我军装甲部队武装起来!”
“目前还有还有多少产能盈余?”
宋文杰:“如果民用工业缩产的话,倒是能挪出不少来,但是民工涉及财政,这么做很容易造成财政赤字。”
王奉皱眉。
民工转军工吗?
长治地区的民用工业得益于【国策树】的加持,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如今其生产的产品销遍整个长治,已经成了整个守备军后勤体系的经济支柱。
还真不好在这上面开刀
宋文杰补充道:“长官,前线接连作战,我们的财政已经有些紧张了,现在濮阳,菏泽刚刚收复,又需要一大笔钱,民用工业非但不能缩产,还要继续寻求更大的市场!”
赵方远插话:“濮阳和菏泽那么多人,难道不够吗?”
宋文杰摇摇头:“恐怕不太行,平原地区经济自给自足性更加严重,两地看似人口众多,实际上能消费工业产品的群体很少,我们还是要控制一些大城市,商阜,比如说郑州。”
王奉点点头:“市场的问题,我最近想想办法,但军工生产绝对不能停,哪怕去大街上搞募捐,也要把军费凑齐了!”
宋文杰脚跟一碰,敬了个礼:“是!”
——————
1938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