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奉拉出椅子坐了上去:“战斗情况如何,大致说一说。”
郝凌飞:“是!”
说罢,他走向大挂图旁,拿出指挥棒:“当前战线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由我军的七个营构成的正面战场,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战线。”
“其次是友军第47军,主要在我军的右翼,虽然是侧翼战线,但日军敏锐的发现了我们的防线漏洞,将主要的进攻火力,都聚焦到第47军方面。”
“第三道战线,就是由八路军386旅和我部游击队组成的敌后战线。”
王奉挑了挑眉毛:“敌后战场,还有咱们的人?”
郝凌飞点点头:“两天之前,三支敌后游击大队从正太线赶来,配合386旅打了几次突击战,效果非常不错。”
王奉点点头。
敌后游击队,应该是朱向文的部队。
郝凌飞继续说:“两位长官,当前我们最主要的问题是,第47军由于装备陈旧,士兵缺乏严格训练,战斗力低下,侧翼的漏洞太大,已无法有效配合我军主力进行作战。”
王奉叹了口气。
第47军的问题确实复杂。
太原陷落,晋绥军败走晋南,就意味着山西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已经进入了尾声,各军级部队要么编入了卫立煌麾下,要么被调到了第五战区,参与徐州会战。
例如邓锡侯的第二十二集团军。
李家钰的第47军也隶属于这支部队。
但第二十二集团军转至徐州时,长治正在抗击日军的首次进攻,双方已经打成了狗脑子,这个时候撤兵显然不现实。
情况再急,也得等打完了仗再说。
于是第47军就暂时留在了长治。
命运多舛。
长治抗战结束后,第47军损失较大,无力转向徐州,只能暂时留在长治,恰逢此时四川政局出现变故,军阀刘湘突然离世,邓锡侯回到四川主持政务。
集团军司令暂时由孙震担任。
当时正处于保卫滕县的关键时期。
等战斗结束之后,第47军已经休整的差不多了,由于自己暗中招揽了王铭章,纸包不住火,此事被常凯申知晓后,直接拨动了他的敏感神经。
共同作战几天的王铭章都能被招揽。
那驻留长治这么久的第47军呢?
前不久的控诉李家钰通匪一事,就是在暗中试探自己的态度。
结果也显而易见。
这对李家钰来说就是个必死局,他在常凯申眼中已经成了弃子。
反正就是一个川军将领,又不是黄埔嫡系,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
自己不出手相救,那通“匪”的罪名就坐实了,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李家钰倒不会受到特别严重的惩罚,甚至不会有书面意义上的罪名。
但被穿小鞋,明升暗降是逃不了了。
这对一个爱国的抗日将领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若是出手救了。
在常凯申的心里又会被划归到“新晋系”的党羽。
军长的位置能保住。
但军费就不用想了。
一支部队领不到军费,又缺乏充足的预备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反正横竖都是一个“死”,这种程度的倾轧,选择权已经不在李家钰自己的手上了。
王奉索性就出手帮了一下,暂时保住了第47军,并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费保障。
赵方远:“长官,要不咱们收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