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赵瑞龙拍手道:“第一次嘛,本就会紧张,我想咱们就不要再给太大压力!”
“有了成功的第一次后,咱们后续的燕沪二期,以及燕香高铁、江京高铁……”
“等一下!”
柳志恒突然打岔,停下脚步皱眉问道:
“什么江京高铁?燕京到香江的高铁我知道,但这江京高铁,我怎么没听过有这么一个项目?”
迎着柳志恒疑惑的目光,赵瑞龙连忙解释道:
“之前我去临江省投资风电产业,张书纪就跟我聊过要加大铁路方面的投资。”
“前两天不是召开风电产业论坛吗?我去了后,他又跟我聊起铁路投资建设,说能不能建一条高铁将京海两大城市紧密连接起来……”
柳志恒插话问道:“因为连接江城和京海,所以叫江京高铁?”
“没错,这条高铁其实也是八纵八横计划中沿海通道的一部分,咱们可以先把这段建成,后期继续往东北和西南方向延伸,从而建成串联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带的沿海高铁!”
赵瑞龙抬手示意,两人继续往前走。
“由于这还只是一个初步构想,也不知道铁路总署会不会同意,所以他让我这次来天海见着你,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柳志恒呵呵一笑。
“既然是八纵八横计划之一,我还能有什么意见?”
“铁路总署穷得叮当响,只要你们能出钱,那就建呗!”
“就像燕沪高铁和燕香高铁,有钱就能建,没钱就只能等!”
赵瑞龙笑道:“说笑了,偌大的铁路总署,怎么可能会穷得叮当响呢?”
“难道还不穷吗?”
柳志恒停下脚步,很窝火的吐槽道:
“铁路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大铁路领域的建设投资力度,对改善国计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很有好处。”
“九七亚太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扩大内需、化解产能过剩,咱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发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振兴东北、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三大战略,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上马,包括什么叁峡水利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等。”
“咱们铁路总署是获得了不少财政拨款,集中上马了不少新建和改造工程,但一年才几百亿的投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哪怕咱们将大量的学校、医院、物资、通信、运输、勘察设计等等,陆续分离了出去,减轻了不少负担,但还是缺钱啊!”
听着柳志恒的抱怨,赵瑞龙感觉他就差把‘急功近利、渴望进步’八个字写脸上了。
他只看到铁路总署缺钱,看到在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铁路投资份额不多。
他也不想想,为什么龙国最近几年,要大规模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
从源头来说,是八十年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顺,导致经济一度濒临崩溃,之后经过铁腕改革,全面转向外向型经济道路。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外贸出口变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外贸出口的扩大,不仅掩盖了内需的不足,还带来了投资过热、产能过剩。
当亚太金融危机爆发,外需不足导致外贸出口下降,通货紧缩叠加产能过剩,同时还遭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许多人都笃定龙国即将崩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龙国不得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行大量的国债,带动银行增加基建类贷款,通过基建投资弥补出口不足带来的影响。
但是靠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完全是饮鸩止渴。
大量的国债基建项目,基本都是国营企业承担,这不就是典型的国进民退吗?
钢筋水泥等中低端产能本就过剩,发债搞太多基建项目,便是用未来更大的过剩,掩盖现在的过剩。
而且大量发行债券,就是给未来增加税收负担,收税还不上,那就只能印钱。
钱印多了,国债偿还倒是容易了,可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谁来买单呢?
为了化解通货膨胀压力,也为了让超发的钱有去处,势必会加速推动房产、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市场化与产业化。
让老百姓要花很多钱才能买得起房、看得起病、读得起书,生活压力增加,消费需求就会降低,最后结婚生孩子的人都越来越少。
作为穿越者的赵瑞龙,当然知道靠发债投资基建拉动经济增长,只能用来暂时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当成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吃个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