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古文尚书(1 / 2)

(昨天欠的四千字已经加在237章了,查资料差的脑阔疼)

在这段时间里,周硕当然也没有闲着。

周硕首先把《万历十五年》写了出来,并且这本书已经交给了华夏书局,和他们谈妥了版税,准备出版。

这本书虽然语言十分平实,也很浅显易懂,也很有趣,但毕竟是专业的史学研究著作,因此它的可读性,比《明朝那些事儿》就差了不少。

因此,这本书的受众群体,自然也要大大的缩水。

只有那些史学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才会对这本书感兴趣,至于普通读者,对这本书的兴趣一般不会太大。

即便周硕有着非常庞大的读者群体,但这些读者也未必会买账。

但这本书又不得不抄。

如果说之前的《明朝那些事儿》,让周硕勉强算是踏入了史学界,为历史通俗读物的繁荣做出了那么一丢丢贡献。

那么,《万历十五年》,就可以让周硕在史学界站稳脚跟,让所有人承认他在史学研究上的成就,拿掉他身上史学研究“玩票”的标签。

以后有人编写他的百科,里面一个“著名历史学家”的称号,肯定是跑不了的。

那么这本书的影响有哪些呢?

一、原作者黄仁宇是独创的“大历史观”,开创了历史写作的新范式。

二、打破了学术与大众的壁垒,推动了“公众史学”的发展。

三、深刻重塑了人们对明朝及中国帝制晚期的认知。

(详见相关论文)

总而言之,这部作品是近代史学界少有的开创性历史学术著作,可以为周硕的履历,增加上浓墨重彩的的一笔。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周硕并没有把它放到网上连载,而是让擅长出版学术专著的华夏书局直接出版。

这部作品发布之后,果然如周硕所料,并没有在普通读者群体当中引起太大的反响,反而是在历史学界和历史爱好者当中,引发了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和激烈的讨论。

与之前作品面向大众的定位不同,《万历十五年》精准地命中了它的目标受众,在学术圈和深度历史爱好者中激起了深层次反响。

史学界的反应尤为热烈,许多学者最初是因周硕的名气而翻阅此书,随即被其独创的“大历史观”视角所震撼。

这种将宏观历史结构与微观个案分析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为明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启示。不少青年学者甚至将这本书视为研究范式的转折点,开始在论文中引用其观点和分析框架。

与此同时,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解构式分析在知识社群中引发了热烈讨论。

海瑞不再是传统认知中简单的清官符号,而是制度困境中的悲剧性人物;万历皇帝也被重新解读为帝国体制下的囚徒。

这种颠覆传统认知的人物剖析,让众多历史爱好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认知体验,各大知识分享平台上涌现出大量解读文章和讨论帖。

最新小说: 仙帝的退休生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让你代管废材班,怎么成武神殿了 星穹铁道:我在公司开发星铁手游 入赘王婿叶凡 都市狂枭雄陈六 都市狂枭 暗恋我十年不说?幸好有弹幕剧透 隐藏职业?确定不是捡老婆外挂? 亿万哥布林,碾压高武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