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欠的三千字已经补充在239章后面了,凌晨3点之前看的书友可以重新看一下)
旁听的学生们目瞪口呆的看着你推我挤的大佬们,感觉自己的三观碎了一地。
你们的风度呢?
你们的矜持呢?
平时别人找你们作个序,哪个不是三请五求、托尽关系,还得看你们心情好不好、时间闲不闲?
就算是这样,十有八九还是要被婉拒!
怎么到了周硕这儿,就变成你们抢破头,甚至不惜搬出师承谱系来“攀关系”了?
难道这个序是非作不可吗?
这场景简直颠覆了他们对学术圈德高望重的前辈的所有想象。
一个博士生,他的作品竟然能让这群眼高于顶的学界泰斗们如此“失态”,甚至还有点……“卑微”?
“我是不是眼花了?”一个男生喃喃自语,揉了揉眼睛,“那位不是我在教材编者名单里才能看到的郑老吗?他居然在……赔笑?”
“还有那位李教授,”他旁边的女生接话,声音发飘,“上次他来我们学校讲座,校长亲自作陪,他连眼皮都没多抬一下。现在居然在跟人争论谁跟周硕的师门更近?”
“疯了,都疯了……”另一个学生喃喃自语,“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吗?我们还在为发篇普刊、争个保研名额绞尽脑汁,人家已经让大佬们为给他作序打起来了……”
而那群在学生们看来“失了风度”的大佬们,此刻心里却明镜似的。
能给这部注定名垂青史的巨著作序,乃是莫大的荣幸,是能在自己学术履历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甚至跟着一起被后人铭记的机会!
相比之下,暂时的“失态”又算得了什么?
这根本不是掉价,这是抢占学术高地的敏锐!
……
眼见几位学界泰斗为了一篇序言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快要捋起袖子理论,周硕好笑之余,也不由得有些无奈。
这场面既混乱又透着几分学术人特有的可爱。
归根结底,还是对真正学问的渴求与尊重使然。
被围在中心的周硕,终于微笑着抬了抬手。
他向前一步,声音温和却清晰地穿透了争论声:“诸位先生,请听我一言。”
“诸位前辈厚爱,晚辈愧不敢当。”
仅仅一句谦辞,就让激烈的争执瞬间平息。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带着期待与探究。
“拙作能得诸位先生如此青睐,是它的荣幸。”
周硕从容不迫地继续说道:“既然各位先生都对此书青眼有加,晚辈倒有个不情之请。可否请郑老、李教授、王委员,以及我的恩师刘清澜教授,四位共同为此书作序?”
这个提议让在场众人都是一愣。
联合序言在学术界并非没有先例,但通常极为罕见,尤其是由如此多位重量级学者共同执笔,在整个学术界,都是屈指可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