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和实验室不同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桌子上放着几本书。
这些书并不属于他的收藏。
亮亮博士拿起最上面的一本。
“cyz联盟出版社-意识同步性研究所-本体边界与终极意识研究小组为您呈现。”
更关键的是下面的那一行字。
“阅览、使用、借鉴……本书资料的研究部门,其使用本书数据资料后研究成果,以及据此获批的‘资源’使用权限……”
“no!!!!!!!!!”
亮亮博士发出来自灵魂怒吼,“该死的资本主义!”
他深吸一口气,立刻从tdd里调阅出来他自己的研究成果。
作为cyz效应研究所的研究员,他的上一篇《利用cyz效应对时间线干涉的最小扰动分析》,得到了许多的引用。
“目前已经被引用了1362次。”
“具体部门有时间探究部旗下一百三十二个研究部门,时序部……”
【点击展开】
——心情立刻平复了。
瞧,各层级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流动性”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人类的自私性啊……”
亮亮博士在脑袋里感慨了一下,怎么就脱离不了这种架构,总算让自己将注意力注意到那本书上。
《关于双时间线行为模式研究》
这看起来确实对自己的研究有用处。
他翻开目录,目光落在第一页: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小节:“神圣的人形态”
“人形态,人类的思维模式,柯南宇宙里最为先进的思维模式。”
——第一句话。
亮亮博士想起来了,是那场关于意识思维模式与形态的争论。
关于“意识与外形与宇宙发展之间的因果倒置问题”。
联盟内部,并非所有人都将“双时间线”视作敌人。
或者说,有些人,更倾向于双时间线是一种宏观机制、一种宇宙现象。
那是一个坚持使用“老派理论”,也就是rsi值为100情况下的“理论物理”来解释rsi值变动,以及双时间线的运作逻辑的学派。
他们被称为“计算机学派”。
“人类的思维模式的局限性,甚至人类自己都能发现!”——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既然如此,那一种能穿梭于因果之外、进行选择优化、跨维压缩的时间线机制,
其内部必定运行着一种比人类思维更高维、更精确的意识架构。
谁能比时间线本身更满足这些条件呢?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全知全能”、“算尽一切”的时间线本身,无疑就是比人类更加“高级”的思维模式了。
甚至在对外联络部的《地外文明保护计划》出现后。
那些联盟发现的,许多也许比“普通人类”聪明许多倍的文明和生物,更是让这一学派认为——
“也许这是一个巧合,时间线只是单纯的为了它的存续,为了宇宙本身,选了一条最简洁的行进道路。”
“就像熵一样。”
“【工藤新一】的行为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就像你一拍桌子,桌子上的灰尘就会扬起,只不过,这次扬起的灰尘,长得像【工藤新一】而已。”
“只是因为【工藤新一】的行为,恰好和时间线的规律重合了……”
这在联盟里被戏称为“【工藤新一】灰尘论”。
老实说,这种强行打补丁的方式,简直有一大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