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东方正值战国七雄争锋,耶稣都还没有诞生,大不列颠的凯尔特人更是还处于部落时期呢!
换句话说,他所处的年代——神代都还没有结束。
因此,不论是依照“传说度”,还是依照“越古老越神秘”的准则——
伊斯坎达尔的实力理应更为可怕。
所以,如果非要有个合理解释的话,那也只有【灵基】的问题了。
定是那菜鸟魔术师韦伯,拖累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威名口牙!
……
而【宝石翁】觉得疑惑的问题,就在这里。
不论投入多少魔力、花费多少魔力来召唤,【灵基】的规模总有一个上限。
换句话说,能够容纳的“情报量”绝对有限。
他实在难以相信——
竟然有人在【圣杯战争】这样降格过的【英灵灵基】中,塞入一整个宇宙的庞大情报量。
虽然重塑一个宇宙,对于此刻的【宝石翁】并非难事。
甚至,若要同时拿出几个宇宙作为“素材”也不觉得棘手——
就像泽尔里奇用另一个宇宙的情报,对这个宇宙进行了短暂的“收束”进行伪装一样。
凡是在【枝干战争】里存续到如今的强者。
如果手中没有几个固定的宇宙扇区作为地盘,现在估计都不好意思“出门”。
但即便如此,一些【型月宇宙】的基本法,还是要遵循的。
就比如说,【伟大·梅林】的确能够强行将“幻术”的概念,无限外延。
甚至,在维持一种特殊状态下,他可以依托这一点变得强大非凡,甚至和【第二魔法使】短暂地分庭抗礼。
但无论如何,他也无法违逆最根本的逻辑。
比如——
指着数字“二”,说它比数字“一”小。
或者,由“一”衍生出“二”,而不是得到更多的“一”。
这一点,无论是【梅林】还是【泽尔里奇】,便怎样也做不到了。
先不提这看起来更像是【第一魔法】的领域。
单单是【宇宙】的限制,或者说【迦勒底】的限制,便让这不可能。
如今【型月宇宙】的强者,无疑无疑正处于持续衰减的趋势。
——这也许正是【达芬奇】选择旁观的原因之一。
具体的情况,说起来复杂而又冗长,也许得好几万字都写不下。
简短的讲,正是那段漫长的【枝干战争】里,极为重要的几个节点之一。
毕竟那个时候,所谓的“反抗战线”还能够把“反抗”两个字去掉。
众多强者一定程度上,曾合力起来,决定先击败【迦勒底】,再重新选定一个并非【第一枝条】为中心的【核心】。
而且最重要的是——
那个时候的【达芬奇】可还没有自闭。
考虑到当时这个目标的“正义性”,这位留守【总控室】的英灵,当时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这一点。
至于后面所引发的巨大灾难,以及各行其是、分道扬镳后的漠视乃至敌对,那已是另一段后话。
而那些后话里,有一点尤其重要——
【英灵座】的上限,被【迦勒底】彻底锁了。
自此之后,那种无数【英灵强者】蜂拥而入、争相向【英灵座】反向传输自身数据、乃至覆盖本体。
从而批量铸造出,举手投足便能撼动宇宙、再造乾坤的强者时代,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