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话说回来,仅凭这些,还远不足以让他加入商队。
他可不想出去当个跑腿打杂的,为程野的最终赚钱计划添砖加瓦。
赚钱嘛,够用就行了。
现在的生活就挺好的,一家人吃穿不愁,也有大房子住。
要不是女儿田蕾太闹腾,非要出去外城,他根本没心思折腾。
一家人两个编制人员,生活水平绝对能排在缓冲区前10%的行列内。
看出田师傅的反应,程野笑了笑,果然仅凭这些,还是远远打动不了一个天人合一的高手。
这些能形成信念的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不会为了钱就轻易动心思。
那么,谈未来吧。
示意田师傅跟着自己去外面的露天车场,程野边走边说道:“缓冲区这些年确实发展得不错,但始终缺一把能把这里点燃的火,这次迁徙潮不算。等卫星城建起来,缓冲区只会被虹吸走经济和人口,一波波往外筛人,到最后,这里只会剩下有编制的人员、他们的家属,再加上一小部分老居民。”
“往后,不会再有新人一来幸福城,就能直接进缓冲区了。这里会慢慢升格,重建这片废墟,最后变得像薪火庇护城的高级区域那样,规矩更严,门槛更高。”
程野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点直接:“而田师傅你这样的人,会是最先被筛出去的。”
“为什么?”田师傅脸色沉了沉。
“因为升格后的缓冲区,不会容忍一个天人合一的高手,待在里面开公交车。”
程野顿住脚步,似笑非笑的看向褪去温和的大光头。
“卫星城的核心目的是多级联动防御,内部任何可能引发不安定的因素,都会被清理到外面的卫星城去。偌大的幸福城,不管是内城还是外城,最终都会留给那些真正有潜力、需要安稳环境的普通人,比如我刚才在机械署见到的那几个年轻人,他们需要安安静静的环境学习、搞研究,最好能不谙世事,被护在这座庇护城里,不用分心去想荒野的危险、生存的压力。”
“另外,这座幸福城未来需要的是.能做贡献的新人,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的老人,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的老人,要是跟不上发展节奏,没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反而会被第一个发配出去作为表率。”
“当然,这一天什么时候来,没人能说准。”
程野坦诚道,没有刻意渲染焦虑,“可能一年后就到,也可能要等五年、十年,甚至如果卫星城建设失败,我们永远见不到这一天。但我是个喜欢未雨绸缪的人,不会觉得这一天还远,只会想着早点做打算,多留条后路。”
话说到这个份上,氛围已经完全变了。
戳破了田师傅的实力伪装后,拉拢成功与否,都会让两人的关系再回不到之前的单纯。
可这就是卫星城铺开后,必然会到来的现实。
似李长风这样的检查官,都需要从下面的区域一步步往上攀爬。
普通人呢?
只会更惨!
既然进入内城的门槛越来越高,那幸福城就会给外城设门槛,给缓冲区设门槛,一级级往下递推。
给后来的新人画了往上走的目标,也给所有人套上了不能停的枷锁。
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愿意留在最外围的卫星城,冒着危险继续为幸福城做贡献。
而这艘时代发展的大船,定然不会载着所有旧时代的船员远航。
大换血之下,必然需要牺牲一部分人利益。
脑子灵活的人已经在想着新时代来临后,该怎么“下海”积累第一桶金,过上此前不敢奢望的生活。
被困在安稳里的人,却只能被动的等待着最后的审判时刻到来,在一波大潮中被扫进尘埃,所有积累、安稳一夜间烟消云散。
若田师傅是个普通人也就罢了,只能被动的接受那一刻到来后的审判。
可现在知道了这些,又是薪火庇护城走出来的幸存者,又是有能力搏一把的天人合一,他还能坦然的笃定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吗?
或者认为幸福城能在薪火现成的例子上,走出一条更完善的新路,去冒险尝试新的体系?
田师傅顿时愣在原地,脸色像被风吹动的云层,一会儿发白,一会儿发沉。
其实这些话女儿田蕾也说过,只是他不愿意去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