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这么说了,宋妙就不再多问,径直去了灶边。
先前在食巷里出摊的时候,就总有学生问有没有甜口的吃食,又有催她再做那黄馍馍的。
但黄馍馍做起来实在费力,现有的品种已经牵制了宋妙大部分精力,不太能把这个加上去。
不过吃食的品种肯定是要随着四季做添换的。
尤其天气一热,糯米饭跟其余汤饮还好,烧麦就不再那么合吃了,一则到底有些腻口,二则笋、荠菜都是只得一季,后头再没有了。
前一阵事情太多太杂,她暂时还没办法腾出手来,只能先做搁置。
结果昨天推车出摊,又被不少沿途散客来问有没有甜口的吃食。
趁着今天一应都被那秦纵买走了,倒是省了许多功夫,腾出空来,她就想着试试做个新的品种。
既然是要拿去出摊的,又是个插缝,自然得把成本低、做法简单放在最紧要位置。
至于口味、模样,倒是可以次之了。
宋妙想着,或许可以试一下雪蒸糕。
这东西是甜口的,用材简单、低廉,口味称不上特别出众,但吃起来很适口,是南边常见的早饭。
但不知为什么,宋妙很少在京中见到。
雪蒸糕这东西老少咸宜,就算学生们不喜欢,自己拿去其他地方叫卖,也能卖得完。
她早上已经按着分量,把粳米、糯米都磨成了粉,此时添了些水,过了两次筛,见那蒸锅已经上了气,也懒得用什么磨具,只用纱布垫在蒸笼底下,把筛好的细粉和着切磨好的红糖粉末垒了三层,直接上锅一蒸。
彼处做着雪蒸糕,但此物吃多了有些干喉,总要配一二饮子。
宋妙腾出手来,开始做汤。
因那秦纵说自己的几份汤里只要白萝卜,最后就还剩下些排骨,又有一底子白萝卜排骨清汤。
宋妙本来打算自己喝的,眼下多了个人,就不够了。
她想了想,拿了一根前几日孙里正送来的山药,削皮切段,跟着那排骨汤一道挪进一口小锅里同炖。
宋妙此处干活,那老者饶有兴致地看着,等她忙完了,方才笑道:“老夫也会烧火,小娘子不妨让开一旁,叫我来看火。”
一副跃跃欲试模样。
想到这老头子方才自诩的“孔武有力”,宋妙哪里敢信,忙拦道:“马上就好了,老爷子只消再坐一会就好。”
那老头颇为失望,左右看了看,道:“小摊主,你这屋子里过于简单了,做生意的,还是要讲究些——我给你写个招财进宝的中堂怎么样?”
又自夸道:“老夫骑射功夫或许寻常,一手字却是很拿得出手的。”
宋妙笑了笑,指着面前两口灶,道:“老爷子说笑了,我这里摆着锅,烧着火,每日大油大烟的,什么字画禁得起如此损害?”
“这又有什么,等脏污了,我再给你写一副就是了!”那老头不以为然,“只我那大字笔力寻常,不然招牌也可以给你写一个!”
他说着说着,竟是认真起来,拿指节一下一下去敲面前条凳,闭上眼睛,摇头晃脑片刻,忽然睁眼道:“有了,给你写个大俗大雅的……”
但他那大俗大雅的中堂还没来得及念出来,就见宋妙把那蒸笼盖子一揭,顿时一股子淡淡香气漫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