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便动手滚起了馄饨。
所谓滚,因为那包法乃是用一薄薄竹篾片,轻轻刮半篾片肉茸,按在馄饨皮边角处,借着那肉的粘着力,把肉篾片在面皮上翻个五六七八道跟斗,抽出时候,将带出来的一点子肉茸在馄饨皮边缘处裹尽,趁着这一点黏,对角一捏,正正沾稳。
她滚得很轻,松松垮垮的,使得那馄饨看起来比实际的大,但是进水一煮,面皮就会呈褶皱波浪状,贴在肉馅上。
宋妙的动作一向很快,等那程二娘打了半锅水回来坐好,才开了灶门、添上柴,把那火烧亮,就见那簸箕里头已经堆得满满当当,馄饨皮已经只剩最后一张。
她见得那皮搭在宋妙手上,薄得跟轻纱一样,几乎看得到下头的手指,忍不住道:“好薄透的皮!”
又问道:“我要不要把火烧小些,不然一不小心煮过了,那馅就要漏出来。”
宋妙笑道:“不打紧,那面我加了蛋清去和,哪怕煮透,皮也是软而不烂的。”
说着,她趁那水开,把生馄饨分批下进去,笊篱一捞,分盛了三碗出来,又给小莲那一碗单加了一点醋,一点子胡椒粉——这胡椒还是前次何七使人送来的,倒有一阵子不见他了。
一时那程二娘端了馄饨送去给女儿,道:“姐姐特地给你做的热馄饨,吃了就好了。”
这话虽是哄小孩的,小莲却很愿意听,捉了勺子捧着碗就吃了起来。
汤温、馄饨烫,混在一起,又从外头端过来,给风雨一吹,此时已经是很能入口的温凉。
葱青、菘菜青白、大骨汤汤清,煎鸡蛋丝黄澄澄,再加上那馄饨皮薄得如纱如纸,煮透之后,似波浪、似山脊,眼下那波涌浪翻、脊背凹凸之间,愈发显出里头肉馅粉嘟嘟颜色来。
吃一口,中空褶皱的位置裹挟着许多汤汁,皮又柔又软,却不烂,馅不多不少,全是清甜的肉香,混着一点点香菇鲜,已经一点肉筋都吃不出来,但是因为劲上得好,又有些微弹的感觉,甚至带一丝脆口的错觉,吞下去,还有一点醋酸味道和胡椒辛香回返上来,提得那鲜味更明显。
一碗馄饨,十分清鲜。
小莲本来没甚胃口,竟是一口气吃了十好几个,刚开始吃的时候更喜欢那面皮,吃了几个,又很喜欢那肉馅,吃到后头,样样都喜欢,吃完之后,甚至把汤都咕嘟咕嘟喝光了。
小孩能吃,病就好了一半。
见女儿有了胃口,程二娘方才松了一口大气。
果然当晚小莲那烧就退了,后头又吃了几剂药,咳嗽也好了,此事暂且按下不提。
至于小莲,自打这回,每每见了人生病,谁人发烧,总喜欢叫对方吃馄饨,谁人咳嗽,总喜欢喊人吃杏仁豆腐、杏汁白肺汤,还要认真解释,若是吃了不好,只会是因为吃的不是宋小娘子做的,不然必定能好云云,总不肯承认是药的作用。
自清明这天开始,雨水就几乎再未停过。
雨一下,生意就不好做。
宋妙的早饭虽然不愁卖,但是顶风顶雨的,来来回回,总不方便,另置一摊的想法始终也未能真正成行,只能等天气好转了再试。
倒是朱雀门巡铺、京都府衙这两处的外送生意已经做了起来,每日订的数量是稳中有升。
进了三月,天气渐渐变热,清明那天下雨时候还凉飕飕的,才过两天,那凉就变成了闷潮。
宋妙原本是每日收摊去买肉菜回来,该收拾的收拾,次日要用的隔水湃进井里,等从水里提出来,仍旧很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