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妙要拦他篮子,大饼却一边跑,一边回头叫道:“我一眨眼就回来!”
张四娘忙道:“不要紧,我也不着急回去。”
宋妙见状,便给她倒了茶,又道:“你稍坐一坐,我去去就来。”
说着取了个篓子,去里间拿果子。
那张四娘满口答应,然则一见宋妙一走,立时就放下手中茶盏,站起身来去寻了那两只旧识水缸,熟门熟路打开木盖,见里头果然已经空了大半,自取了扁担、水桶,担水去了。
等宋妙装了半篓子李子,又拿网兜小心分两小兜装了杏子出来时候,就见那张四娘正挑着一担两桶水进门来。
而张四娘抬头一看宋妙,抢先便道:“娘子不要推辞,我只闲不下来,况且正跟着您学本事,不做活打下手,哪里来的表现机会?”
一时担了水,她方才重新坐下来同宋妙说话。
因近来张四娘近来学厨十分用心,回家也常琢磨,心中早有许多问题,此时得了机会,忙做发问。
宋妙逐一细细解答。
问揉面,宋妙就同她说冷水、温水、热水和面的区别,又道:“你若要想做上回那种小卷饼,热水和面也好,温水和面也成,温水和的,软中带筋,热水和的就更柔更软,只看自己喜欢。”
问烙饼,宋妙便道:“最好火大、饼薄,如若小火,很容易把饼烙得硬邦邦的。”
因说小饼当中卷的菜,宋妙又道:“我有时候看到外头有些摊子主人,很喜欢把菜混放,下头坐热水,一卖一天,其实我在家自己比过、试过,反而这样温着的菜最容易变味,不单如此,凉拌菜也最容易坏。”
她答完了过后,便问道:“四娘是想出去支个摊子,卖小饼么?”
张四娘忙摇头,道:“不敢,不敢——今次问,是上回娘子带我们烙的饼,夹那猪头肉,实在好吃,我想晓得自己错在哪里。”
又道:“不瞒小娘子,我同嫂子先前出去摆过摊子,就是卖这小饼夹菜的,生意不怎么好,菜备多了,就容易坏,备少了,人来了看到没有自己想要的,就又走了。”
“我做了那一回买卖,见天晚上睡不着觉,总不敢睁眼,又怕下雨少人,又怕天热菜坏,又怕天冷还要费炭温菜。”
宋妙便问道:“也总有高兴时候吧?生意好的时候,有客人吃了觉得好,夸你手艺时候,难道不高兴?”
张四娘摇头道:“生意好的时候,我就算着这一天赚的可以够几天亏,高兴不起来,生意差的时候,就更难受了,打那一回,我对做买卖就有点发怵,一心想着还是找个工的好。”
“可眼下各处酒楼饭馆轻易也不好进,都是打小跟的学徒。”
她说到此处,看了看宋妙,忍了又忍,到底忍不住,道:“娘子这里,当真不收徒弟么?我听得说你京中有个食肆,早晚要开,总得有人干粗活吧?用生不如用熟,娘子看了我这许多日子,觉得我能不能用,人品中不中看的?”
自打马婶子带着张四娘这个小姑子上了门,她一向说得少,做得多,嘴巴全不如嫂子,今日已经算话头最最多的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