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度道:“到底还没定的事情,原是想着有了头绪再去同宋小娘子报信——你说的是,还是先同她打个招呼的好!”
果然由曹度打头,跟着小尤去了一趟宋记,把先前许多计划说了,又道:“本想有了眉目再来同你说,今日得了陈先生提点,甚是有理,便来问你一句。”
这事情实在有些突然,宋妙认真想了片刻,方才回道:“先生们晌午来家里吃饭照顾生意,我自然是欢迎得很,只眼下天气太热,一来一回,一身的汗也就罢了,就怕晒得头晕脑涨,不小心中了暑气,诸位当真受得了吗?”
曹度道:“没事,我们自会安排车马过来,车厢里头放点冰,也不算远……”
宋妙又道:“至于在学中膳房设档卖肉菜馒头的事,实在多谢诸位替我着想,为我操心,只曹先生也瞧见了,眼下我这里也就两个帮手,要是设一个档口,至少牵住一个人手,到时候外头生意就忙不过来了,似是有些得不偿失——不知先生以为?”
“早间陈先生也问了这个话,我们已经商量过,要是你只用做馒头,做熟了自有人来运走,就当太学每日买你的东西——你觉得怎么样?”
宋妙一愣,忍不住问道:“太学里头愿意这样做吗?”
“愿不愿意的,我们回去再想办法,只先问问你肯不肯接这个生意。”
如果说先前说邀请宋记去太学膳房开档口的时候,宋妙心中有七八分不愿意,眼下改成了太学来买早饭,她一下子就变成七八分的愿意了。
如果这样做法,就同给朱雀门巡铺里的巡检、官差们每日送早饭没什么不一样了。
区别在于前者是太学膳房出面,后者是零星客人凑在一起。
如果太学的膳房肯自己上门来取,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不知道每日要做多少个,食肆里头这三个人到底忙不忙得过来。
宋妙斟酌着问了些问题,最后道:“还是要看价钱、数量,如若合适,曹先生帮着出这样大力,找到这样好买卖,我没有不应的道理!”
又道:“劳烦先生多方奔走,无论成不成的,都实在多谢!”
曹度笑着道:“谢什么谢!我们这是为了自己有口好吃的,都还没谢你!”
说笑着答谢了几句,把人送走了,宋妙少不得认真盘算起来。
其实馒头不是不能做,之前为了不过分抢占其余人生意,引发食巷里同行们不满,她选品都斟酌得很,但要是能不用自己运来送去,摆摊买卖,其实是一门好生意。
麻烦的地方只在于人手不足。
眼下宋记只有两个人,其中程二娘厨艺本来寻常,做面食更是勉强,这是天生的,因舌头不够灵敏,做菜也少些悟性,想要学厨,往往事倍功半不说,本人做得也很痛苦。
她的长处是吃苦耐劳、性格稳妥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