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冰资源搬运完毕,火种星真正的拥有了“海洋”。
在太空俯瞰,这颗人造行星不再是单调的岩褐色,而像是镶嵌着一块巨大、极致的蓝宝石。
海洋的颜色经过精准调控,呈现出比地球海洋更纯净的蔚蓝,这是因其水体初始纯净度极高,且藻类种群经过优化,折射出近乎透明的青蓝色调。
蜿蜒柔和的湾区,气势恢宏的陡峭悬崖,巨大的人工环礁
在城市ai的计算下,沿途的海岸线亦显得极为错落有致。
再接着便是打造火种星的“大气层”。
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远比建设山川河流更为宏大、精细且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分为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大气层的初始奠基。
如果是一颗自然行星的话,演化出大气层需要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年。
但火种星的地核可以操纵的。
在城市ai的操作下,地核再度升温,开始诱使人工形成的火山喷发。这些火山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香槟瓶塞”,将地幔层中刚刚积攒起来的巨量气体猛烈地喷发到空中。
与此同时,海水亦因为行星内部传来的高温开始蒸发分解。
随着时间推移,火种星表面最终形成一层稀薄但覆盖面极广的初始大气,并慢慢产生温室效应。
第二阶段则是引入外源气体,加强温室效应。
为此圣启号需要启动引力装置,捕捉并搬运富含各类气体的彗星和小行星,让其以恰到好处的角度和力度撞击火种星表面。撞击带来的巨大能量会瞬间汽化冰体,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氨气和甲烷,以便充实大气成分。
第三阶段则是在大气中投入大量的微生物,使其进行消耗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形成氧气。
第四阶段则是逐步操作地核,产生一个包裹整个火种星的自然磁场,防止大气层被太空中的高速粒子流一点点剥离吹走。
在城市ai的协调下,火种星大气层的建设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看着这一幕,康斯坦丁不由得发出了感慨。
“哪怕是人造行星,也需要打造出完全类似蔚澜星的环境才能存活我们人类还真是脆弱的生物。”
楚山河笑着摇了摇头。
“我们很脆弱,可我们也同样坚韧强大。”
紧随其后的,则是给这颗人造行星安装上行星发动机。
这样一来,火种星便具有了自主航行的能力。
现在,圣启号已经打造出了六台6级行星发动机。
它们的选址经过精密计算,均匀分布在行星的地核和地幔交界处。
这个位置既能直接作用于行星的地核,获得最高的推进效率,又能将巨大的推力通过坚固的地幔骨架均匀分散到整个星球结构,避免地壳因局部应力而崩溃。
从外观上看,行星发动机整体形态像一个从行星地壳中破土而出的巨型金属山脉。
其基座与大陆板块直接熔合,主体结构深入地下,连接至行星的强化地幔骨架。可见部分是一个超级巨大的暗色金属圆台底座,顶部是深不见底的喷射口。
它的表面覆盖着巨大的辐射散热板,如同巨龙的鳞片。基座周围是纵横交错的超级结构,包括能量传输塔、冷却液管道和维修通道入口。
在诸多工兵型移动城市的协作下,六台行星发动机就此安装完毕。
火种星的建设就此大功告成。
未来的时间里,人类方将通过各种手段源源不断地将3亿人输送到这颗人造行星上。
但为了安置好这3亿人口,火种星需要进行规模浩大的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