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第一百八十九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4 / 5)

“赵老,您能不能给我讲解一下武侠文化啊我很喜欢看您的昆仑,特别喜欢玉昆仑所唱的那首诗歌。”

“意气少年郎,仗剑走四方横剑荡秋野,匹马入斜阳江海浮云意,道远历沧桑向来天地阔,不必忆霓裳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先问,后捧,亦是吸引老人们的视线。

果然,在陈天弘说完这几句话后,老人们停止了争吵,都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当着一个孩子的面

还好,此时赵寿生开口了,他回答了陈天弘的问题。

“武侠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部落战争,那时候习武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至于“武”与“侠”结合的开始,是由士大夫中“士”化分而出,即所谓文者为儒,武者为侠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它们之间互相抗衡,互相影响两种文化逐渐融合”

“发展到现在“武”再也不是像部落战争时期,单纯的用招术,兵器互相格斗了,它已经成了一种伦理,一种文化,已经上升为一种侠义精神,成为了我们华夏民族的象征”

赵寿生先是给陈天弘从宏观上讲解一下“武侠文化”的由来,这个讲解就很专业了。

陈天弘听得连连点头,特别是在赵寿生说到侠义精神是华夏民族的象征,他是深以为然。

无论在前世还是这个世界,武侠只有我们华夏人才能理解,国外不叫武侠,他们统称牛仔根本没得比。

“而在不同的时代,所产生的武侠文化亦是不同,在太平盛世中,大家不用担心生存,所期望的江湖是纵马风流,对酒当歌”

“在乱世当中,所盼望的江湖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不同的时代代表着不同的武侠文化,所产生的武侠也是不同”

这段话,陈天弘更是深以为然,武侠也是分时代的,在前世“新旧”武侠流派也是时势所造就的。

只是有一点陈天弘有点疑惑。

这个世界那么崇尚文化,亦有赵寿生这样的武侠大家,听其讲解根本不下于前世的那些武侠宗师们,那为什么这个世界的武侠还是拘谨于恩仇那

接下来赵寿生的话,就让陈天弘就明白了原因。

“武侠也可以理解成是市井凡人心中的一股气,一股浩荡气,一股不甘的意气,古人云,高手在民间,国人都喜欢民间,因为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庙堂太高,山水太远,只有市井的烟火气是常态。”

“国人从心里希望有这么一个环境,没有庙堂里的规矩,没有市井里的劳累,可以活出自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而这个环境就是江湖,大家从心里希望武侠,希望江湖能是自己幻想中的那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也是由此而来。

“然而正因人性复杂,故此所期望的武侠江湖也不一样,而我们武侠家的风格不同就是来源于此,可惜在当前时代,武侠其实已经与社会脱轨了,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大同小异,所幻想的江湖也很少有新意了”

说到这的时候,赵寿生摇头叹息,停住了话头。

“原来如此,市井凡人市井凡人生存环境,社会发展”

陈天弘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明明武侠文化发展的很迅速,却没有新派武侠的原因了。

这是两个世界的历史环境所造就的,与前世的地球相比,这个世界的华夏国,少了些许动荡,没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也没有岛国入侵中原,更没有民国的动荡年代。

即便是在古代的时候,也没有被异族统治过,虽有战争,但华夏民族并没有吃过亏,所以自然就没有了国仇家恨。

而一个平凡人所能幻想的江湖也就是恩怨情仇了,还上升不到国家民族大义这个层面。

像赵寿生,冯子杰,柳生这类有能力去勾勒的,却又因为时代环境的问题,理解没有那么深,即使他们有考虑过,但写出来总是差了点意思,最多也就是江湖豪客与官府的争斗,不存在江湖中人守国门的。

最新小说: 步步为赢 我能修复一切BUG 我爷爷是迪拜首富 黑暗末日系统 末世享行 绝世神豪系统 非正常穿越 回乡种田:末世系统早到十年? 娱乐:我就是顶峰 诸天从炼化技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