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历史的车轮下,在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中,苗连只是万千退伍兵中一个普普通通的缩影而已。
苗连走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任何人,即便他带过最好的侦察兵小庄都没有说,他自己默默的收拾了行李,只是让副团长派车送他到了车站。
到了车站后,他坚持不让副团长送进车站,连司机都不能送,不然要翻脸,只是在进站口前,向副团长,向司机,像军营的方向最后敬了一个军礼
至此,一个在军营里奉献了十几年的老兵,就这样孤独地走入了车厢内热闹的人群中,从此成为一个老百姓。
他走的时候带走了一只假眼,那是战争留给他的纪念。
带走了一身毛子料的军官制服,只是没有帽子,也没有军衔肩章。
军功章和所有的奖励装在他皮箱的最底层,那是他所有的辉煌。
终于车开走了,车站上空空如也,一切仿佛归于平静。
曾经他有过峥嵘的岁月,亦有满身的荣光
可最后有多少人能记住他那
老兵不死只是渐渐凋零
对于这段苗连退役的故事,学生们听得虽伤感,但对于苗连这个角色,他们不像对待小庄一样代入感那么深,只是感觉到离别的伤感而已。
然而对于教官们来说,他们的感触却很深,甚至可以说都超越了小庄宣誓那一段,因为他们的眼中有热泪翻涌
操场上的教官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军官,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每个人都亲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兵,而且每年都要经历战友的离别之痛。
其实无论人走还是人留皆是遗憾,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有那八个字吧。
君子于役,不负青春
“唉,这个小子好好的军事硬生生被他说的这么伤感。真不是怎么说他才好。”
周尚行说出了句略带埋怨的话。
“谁说不是那让我想起了当初送我老班长时候的场景了,老班长带出了我,我却亲手送走了他,想想就难受,唉,也不知道老班长现在怎么样了。”
老方接着周尚行的话说。
“今年兵送往年兵,明年的兵送今年的兵,当兵的都逃不脱这个轮回啊”
“谁也逃不掉总有一天我们也要脱下军装,真不敢想象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心里是何等的滋味”
有教官也叹息的说着。
“都干嘛那又不是离别的时候,当兵哪有这么多多愁善感打起精神来就算有一天我们脱下军装,离开部队也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名军人,是个战士”
上校出口喝道。
虽然他也挺感慨的,但场面上还是要给予正能量,任何时候,士气是永远不能低落的。
说话间上校没好气的瞪着场上的陈天弘,这个家伙要是当兵的话,绝对适合当政工干部,煽动请情绪,灌输心灵鸡汤是把好手
被上校这么一喝,教官们也不再沉浸于伤感的气氛,他们的目光重新投向场上。
按照剧情的发展推算,想来接下来的故事应该是小庄的了吧,应该是热血的出战斗任务,不会再煽情了吧
在小庄得知苗连退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他的苗连就这么走了,留给他的除了脑中深深的记忆之外,还有一颗子弹,金灿灿的子弹
这是苗连临走前托人带给小庄的。
这颗子弹有着特殊的意义,源于老一辈军人的传统。
当初在战争年代的时候,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战斗,他们都会给自己留一颗子弹,这颗子弹也有一个特殊的名词。
它叫光荣弹,是在最后一刻,镶入自己脑壳的光荣弹
它代表着军人的尊严,代表着军人的精神,是华夏军人的军魂
在战场上的华夏军人从来信奉的是杀身成仁,而不是国外的那种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军人的荣誉感让他们宁死都不愿意被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