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五百年后,如来佛祖因南赡部州之人贪淫乐祸,多杀多争,令观音菩萨去东土觅一人,来西天取经,以普渡众生。
观世音菩萨携木叉行者往东土寻取经人,路上收服两个妖魔:一个原为灵雪殿下侍蜜兴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破玻璃盏,被玉帝贬在流沙河受苦;
一个本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因带酒戏嫦娥,被打下凡尘投胎为猪形,在福陵山云栈洞为妖。
观世音菩萨又请玉帝饶怨犯法的西海龙王之子,将其送于深涧中,让他等取经人来。
接下来便是师徒五人西行取经的故事了,他们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我尼玛,猴子竟然成佛了这个结局我不能接受不能接受”
办公室内响起了郎世奇的咆孝声,他双目通红的看着最后一段字,脑中浮现的是猴子披上袈裟的形象。
如此冲击令他一时站立不稳,跌坐在椅子上。
此时,外面的天空已经隐隐发白,如同郎世奇当前的脸色一样,他整整看了一天一夜的书,可得到的却是如此结局,身体上的疲惫赶不上精神信仰的崩塌。
“弘文,你这是在破灭我们的信仰啊呵呵,当初是是你教我要敢于斗争,现在你又告诉我要立地成佛,四大皆空”
郎世奇忽然觉得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情愿弘文没有写西游记,期待了八年,最后就得到这么一个结果,他接受不了。
呆坐了许久,他如同抓救命稻草般拿起手机,打开悟空传的群,希望能从书友那里得到安慰,结果看到的全是悲呼。
最后他登陆了文学论坛,这是唯一的希望了,好在真有人在解析,并且这个人的知名度还很高,他是当初作家圈里唯一一位点评过悟空传的,曾经的武侠老四神之一,白羽冯子杰。
白羽大家好,我看到很多书友在讨论西游记,说无法接受最终的结局。
呵呵,我也是悟空传的书迷,拿到地球简史后,首先看的就是西游记。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弘文曾在悟空传中写过这么一段,悟空在拜师须菩提的时候,曾在师傅的眼中看到了历史,那段历史当时并没有描述。详见第一百四十五章
我想当时悟空看到的就是西游记里的故事吧,也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解释。
大家不妨换个角度去想,如果我们先看的是西游记,那么结局就完全可以接受了。
请恕我直言,无论是从文笔,故事结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哲学思想,西游记是要远远超过悟空传,不夸张的说,它堪称华夏神魔里的经典之作。
反过来重新看悟空传,更像是西游记的同人。
正因为大家更喜欢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而不是入座灵山的斗战胜佛,所以才会这么悲愤。
不知大家有没有仔细看前言,在书中吴承恩时代,道教是一个恶势力,与朝廷统治者勾结,失去了民间道教的进步意义,已到了腐朽不堪的地步,为人民所鄙视,他在这个背景下写西游记是为讽刺。
西游记中佛教是正面形象,普度众生,解人民苦难,猴子的反叛也是反叛道教,大闹的也是天宫,所以最后师徒五人历经千难险阻取回真经,回到大唐解救人民,这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悟空传是弘文以现代人的角度,诉说孙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对命运抗争的故事,主要写的是悟空,而西游记写的才是西游
因为时间较为紧张,西游记我还需要再几遍,就不再详细解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