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种场合,说是寿宴,但也不止是寿宴。来的宾客会拍拍自己的马屁,但也会借这个机会相互走动走动,加深下感情。说不定日后遇到什么棘手之事,还能互相帮衬一把!
再说,国人的许多大事,向来都是在酒桌上敲定的。
对于山东境内这些借着给自己过寿而相互走动的官吏们心里的小九九,李大人心中自然跟明镜儿似的。
因此,在交代家里人的时候,李巡抚甚至把客房准备这些细节,都提到嘴里细细叮嘱了一番。一句话,客人来了,就得像回到自家一样。
所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谁敢断言,眼前这群登门的人中,日后不会冒出几个飞黄腾达的后起之秀来?
倘若因这场寿宴准备不足,不小心有所疏忽或是无意开罪了哪位大神,日后自己被穿了小鞋,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啦!
眼见李大人如此用心良苦,前来祝寿道贺之人,进到府邸之后也都纷纷放下拘束,彻底敞开了胸怀。
围坐在一起悠然自得地品茶论道,或开怀畅饮沉醉其中,亦或是饶有兴致地欣赏着精彩绝伦的戏曲表演。
爱唱小曲儿的,把戏班子的主角撵下台,自己走到台上展示展示歌喉,推杯换盏之间,还不忘相互戏谑调侃一番。
只要言行不过分失当,倒也无人会去较真计较。
若是有人喝醉了,便干脆直接歪在座位上小憩片刻,稍作休整之后,又接着继续喝茶、饮酒、看戏,好不快活逍遥。
国人好酒,但又常常对酒心生畏惧。
尤其是在酒宴之上,那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的敬酒环节,对于酒量不佳之人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一旦坐上酒席,心中便开始忐忑不安,生怕被他人频频敬酒。
倘若有人手持酒杯径直朝自己走来,并大声嚷嚷:“我敬领导一杯酒,领导不喝我不走。”亦或是“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一点点。”
这时候,面对着众多人的目光注视,着实令人左右为难。喝吧,或许自身酒量有限难以承受;不喝吧,又恐驳了对方面子,显得不够豪爽大气。这可真是让人头疼不已啊!
李大人的寿宴,下属们即便有心向李大人敬酒,以示敬意与祝福,却也不敢过于放肆地频繁举杯。
至多也就是待李大人发表致辞之际,众人一同起身,共同举杯,意思一下就罢了。谁也不会得了失心疯逮着李大人敬酒。
这样一来,李大人身旁的那些负责陪客的人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宾客们敬酒的重点目标。
等到左一个先干为敬,右一个先干为敬。即便是酒量再好的主陪,面对这般人海战术般的轮番敬酒,恐怕也是难以招架得住啊!
在李巡抚生辰大庆那天,刑名师爷老张,则正襟危坐在某一张席位上,肩负起主陪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