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离开之后,母女俩说了许多的话。或许有欣喜,或许有不安,具体说的是什么内容,就不好为外人道了。
在李家委托的媒婆第一次登门之后,没过上多久,媒婆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次。包括李家夫妻俩,也亲自上门和寡母说了好几番。
人心都不是铁打的。既然李家把话都挑明了,寡母也不能总因为没发生的事而耽搁了女儿的前程。
然后,亲事就定下来了。而李家,也并没有因为孤女寡母而落下任何一个环节。亲迎那天,李家更是出动了八抬大轿,风风光光将那姑娘接了回去。
瞧着花轿从家门口离去,寡母眼里的泪花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不过,肩上扛着的重任也算是完成了,是好是坏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进了李家的门之后,姑娘的表现也的确没让李家夫妻俩失望。等到新媳回过门之后,李家夫妻俩开始手把手地教这对小夫妻。
这一教,李家夫妻俩是喜上眉梢。虽说自己选的这个儿媳妇家境不好,又是小门小户,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架不住姑娘好学,又有悟性,可真是捡到宝了。
在李家夫妻俩的教导下,家里的大小事务,新媳妇上手都很快,处置得也很妥帖,理得井井有条。除了最后的决定权还在李家夫妻俩手里之外,其他的环节,基本都可以是新媳妇说了算。
见到李家的事情慢慢的由这个新媳妇做主,外人都觉得很奇怪,这么一个寡妇家的女儿,咋就坐到了李家的主妇位上了呢?这也不像是李家素来的做派啊!
对邻人们的发问,李家夫妻俩脸上都要笑出花了。心里想的是自家的这个媳妇,当初两口子可真没看走眼。
嘴上说的却是这看人啊,千万莫小譃人家是穷苦人家出身,话里话外都只差把自家的媳妇夸上天了。当然,这里面也有显摆自己两口子眼光的意思。
然而,让李家夫妻俩觉得美中不足的地方,也还是有的。
这个儿媳妇接进来之后,除了刚进门那会儿和儿子回过娘家之外,似乎就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泼出去的水。娘家的那个寡母从没听儿子儿媳提及过。
即便是儿媳妇有了身孕,包括自己夫妻俩着人抱着大公鸡什么的过去给亲家母报信,不光是这个儿媳妇全当不晓得有这么回事。亲家母也从来没来走动过。仿佛她们母女俩早就断了关系似的。
这让李家夫妻俩常常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儿媳妇没过门的时候,人家是母女俩相依为命。现在,对面就剩下个老母亲独自一人生活,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方便的地方。
于是,在教导小两口的时候,李家夫妻俩也会旁敲侧击地提醒小两口是不是到岳母家走动走动,过年过节的时候,领着孩子捎点吃食衣服什么的。
然而,对公公婆婆的提醒,小两口头是点的好,可就是看不见他们的实际行动。弄得老李夫妻俩还误以为儿子儿媳妇怀疑自己是在试探。
哪怕是夫妻俩给小两口千叮嘱万叮咛,情况也是没有什么变化。膝下的几个孙子也都不曾见过外婆。
瞧着这番情形,李家夫妻俩也不知道该如何了,只好自己两老出面,托人给亲家母捎点东西照拂照拂。
然而,伴随着李家夫妻俩年岁增长,行动也有了些不方便,然后把家里的大权慢慢全部交给儿子儿媳妇之后,李氏还是不曾提及过自己的寡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