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提速谈何容易?
这是一个已经成立了超过20年的大型企业!
各种各样的势力盘知错结,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到就算是高怀钧接手,也是直呼办不到的程度!
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转变就可以转变的。
回顾华国历史,你总是能在历史的某个片段之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以史为例。
1628年,刚刚即位的大明崇祯皇帝铲除了魏忠贤阉党,正准备励精图治。
锐意改革,为了解决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的难题。
崇祯放下九五至尊,恳请世家文官阶层捐款助国。
引得众大臣们联合反对。
最后,推动下去的政策只有两项,一个是皇帝带头节约宫廷的开支,二个是精简驿站以此来节省邮递开支。
这一年,银川驿站一个叫做李弘基的驿站驿卒正好丢失了文件,被裁员回家。
失业的他,为了混一口吃食,所以就参了军。
后来改了一个名字叫做李自成。
后面的故事大家知道了。
十六年之后,李自成攻陷帝都城!
这当然事情不能全怪崇祯,当王朝处于上升期的时候,权贵们为了从不断扩大的蛋糕之中获得更多的份额,愿意积极投身于王朝的建设之中。
甚至为此还可以暂时让出一部分既得利益。
但是王朝一旦开始走下坡路,蛋糕越来越少,权贵们就会愈发珍惜手中仅剩的蛋糕!
越需要改革的时候,可用的资源其实也就越少。
阻碍改革的力量,也就越大!
这便是改革者面对的悖论。
最后,改革者只能以改一改无关紧要的边角料,草草结束。
真正毁掉大明的既得利益者,心怀鬼胎,谁也不愿意再为大明王朝的延续而付出了。
这也是阿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在华国以每200年一次,进行有效轮回的核心道理。
而连想这艘大船,不就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吗?
高怀钧为了整个集团的有效发展,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一部分利润分割,让给下面的普通员工享受相比较同级别其他公司的员工更高的收益和工资。
在这一点上,柳志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的。
就算他舍得,但他只有7%的股份,其他的只想拿分红的投资人,尤其是海外的投资人,或者是心怀诡异的投资人会愿意吗?
它们愿意连想建立一个超级庞大的研发团队,影响到国外先进科技公司的领先地位吗?
这个事儿,不是柳志想怎么玩儿,就能怎么玩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