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群人,在哪里干不是干?左右一两年的时间而已,而且高总一看就是一个愿意做大事儿的人,也不喜欢干涉我们的内部发展,这种管理方式,我们大家伙,都是喜欢的。”
“而且现在马上要上市,上量,上手段,如果我们坐在了高总的那个位置上,那么自然也是会这样做的!”
刘一刀安慰似地说道。
不过,他这样说也是没毛病。
现在高瓴科技正在处于一个明显的上升期,只要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赚个盆满钵满。
其他不说,魔都一套房子,不说人人有份,除了刚刚入职的小兵,其他人也是八九不离十。
现在哪个华国企业,可以做到这个程度?
其他不说,后世极为热门的师医公都不可能!
毕竟,在热门城市,这些人要买房,除非是一些特殊位置的福利房,其他普通小人员,也是很难的。
高瓴科技在海外要降价强势出海的消息,很快就在高瓴内部传开来了。
【看来高总要大干特干了呀!】
【那可不是?高瓴科技的产品,不管是有美颜神器的nova手机,还是有着mate下放技术的荣耀magic系列,都是顶呱呱的,现在我们也让外国人尝尝一点来自高瓴的小小震撼!】
【高老板雄心壮志,这次出海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基本上是让尽了利润在出海,这可是不得了。】
【这一招,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高瓴搞电子科技那么多年了,都很注重产品的利润率,从来没见过一次是这样玩儿的。】
【我有个担心,不会有国外水货,翻转回来华国吧?】
【卧槽!你不说,我觉得还真的有这么一种可能!现在这两款产品,相比较首发售价,都低了400多块钱了,已经形成一定的剪刀差了。】
【你们放一百个心!那些老板,又不是华北强的那一帮子人,它们对于电子科技的理解,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高瓴内部对于高瓴出海的欢迎以及内部热捧。
这倒并不是因为出海战略,也不是因为高怀钧对于出海的重视,而是高怀钧又给予了华国企业,一种非常新颖的外卷模式!
一般来说,华国企业为什么产品销售价格那么低,利润那么低。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出海!
不是说你想出海,就可以出海了。
外国的法律法规的解读和遵守。
人情世故的认识和挖掘。
渠道费用的使用和持续助力。
等等一系列的动作。
【第144章】
根本不是一家普通的企业,尤其是一家想输出品牌的企业,想玩就能玩的!
高瓴玩出这一套动作,相比较其他电子科技厂商,高瓴科技对于有潜力的外部国家,完全可以采用先撒网,再重点公关的形式。
一是协助对方渠道商,将高瓴的售后管线铺置下去,保质保量,慢慢把品牌给做起来。
二是当市场孕育成熟的时候,高瓴的其他矩阵产品,不管是mate系列,还是matepad系列,甚至是汽车系列,都可以借助力量,顺势出海!
当品牌有了矩阵力量的时候,高瓴的品牌实力,才会慢慢变大。
不然,就只能成为无根之水!
高瓴车辆的王凤英等几个精英领导层们,虽然在忙着高瓴宋上市后的热销动能延续的问题,但是他们依然是在紧密观察着高瓴科技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