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今的效果上来看,这个战略,还算是比较正确的。
高瓴科技目前以东南亚几国为支点,在慢慢地向东欧以及南亚进行渗透,并且在南欧以及西欧,都已经陆陆续续有了据点。
虽然这样的方式,看起来很慢,都出海有一段时间了,就这点成效。
但是胜在稳健!
国外市场不比国内,大量的雷区,比如政府之间的关系,群众的喜好等等,如果不一点点地摸索清楚,那肯定是会陷入毫无意义的低消耗之中。
因此,高瓴科技在国外的销量不算多,但是大几十个亿的销售额!
这积少成多之下,所获取的利润,也是十分丰厚的。
毕竟,这部分产品,并不需要摊薄研发成本啊!
而另一方面,高瓴车辆现在在华国的市场占有率,都没有达到潜力兑现的程度,沉淀底蕴也不足。
盲目出海,除了加大高瓴的营销负担之外,很容易造成支出远远大于收入的局面。
电子科技产品船小好调头,这边产品不好卖,我直接停了就行。
汽车销售可是要看销售资质的,你直接把这个区域的汽车渠道商得罪了。
以后想回来,人家还让你回来吗?
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很多国家的汽车和华国汽车驾驶室位置完全不一样!
华国汽车都是左舵车,而欧洲一些国家的汽车全部都是右舵车。
所以,你要出海,如果选择了右舵车国家改产线。
如果只能卖一点点车,那绝对是卖一辆亏一辆。
这可不是高瓴科技卖手机,只是刷新一下操作界面那么简单。
没法玩!
真没法玩!
所以,虽然高瓴车辆的销售额,比起高瓴科技来要高上很多,高瓴的高管,也是想试探一下国外市场。
但是高怀钧还是迟迟没有启动高瓴车辆的出海计划!
但是,在《伟大的旅行》为高瓴发出正能量声音的时候,高怀钧觉得,现在高瓴车辆出海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那高总,我们这次出海,还是从东南亚开始吗?”在一旁的宁远小心翼翼地问道。
东南亚的营商环境,高瓴科技已经帮忙趟了雷,怎么弄,该怎么弄,其实高瓴心中多少有点数儿。
所以,宁远才这样询问道。
看着下面高层们关切的目光,高怀钧哈哈大笑了一声,然后说道,“不不不!”
“东南亚是以后的重点区域,但是不能是出海的首站!”
“我们出海,核心的第一站,我选择在西欧,而且地点在比例时的布鲁塞尔!”
高怀钧嘴里的答案,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布鲁塞尔?
比例时?
就算是选择西欧发达国家确定产品调性,也是应该是大腐国,德意志,乌鸡国等老牌西方主义强国呀。
为何选这个名不见经传,只在足球上有发声的国家呢?
高怀钧微微一笑,“你们一定在重视布鲁塞尔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欧洲物流的核心集散地,是欧洲最适合物流和分销的投资地,在这个地方伱们需要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网络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