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蓝绿厂,粗粮厂等二三线品牌会重点突击一下。
但是即便是如此,高瓴在这个市场的号召力,依然是惊人的。
消费者认高瓴的产品,特别是高端机型用户的忠诚度,打不散,拆不开,唯一的槽点就是货太少。
同样是压货,高瓴给了走量机型,也会搭配利润率较好的高端畅销机型。
在炮哥看来:这才是合理的渠道政策,有压力也有动力。而不是像蓝绿厂一样将库存一股脑儿都转移给渠道,尽最大可能的给渠道商呀库存,若竭泽而渔,则蛟龙也不能生存了。
高瓴手机销量下去后,其他的生态产品不断在发展,门店里的iot产品品类日趋丰富:笔记本、平板、手表、耳机……甚至新能源汽车,这些产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手机销量不足的利润缺失。
“比起以前肯定是差了不少,但也还在安全线以上。”炮哥接受着心华社的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道。
今天他显得十分开心。
高瓴连续一年对高端手机缩量供给,让他的几家门店都备受压力。
当然,现在在一年之后终于解除限售,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一家店,最起码多好几倍的利润。
就是那么粗暴。
“高瓴给我最大的认识是,这家公司对于压货这件事儿,非常的人性化。”
“可以说是有商有量的,他们不会说一不二,能站在渠道的现实条件来谈数量。”
“能让经销商挣到钱,也能站在经销商的立场思考和决策。”
说到这里,炮哥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以前自裁事件出来之前,高瓴的品牌店可以用抢来形容。
几乎每个区域的渠道店落点,都是有上十家以上的渠道商来争夺。
每家店,都是溢价中标获胜的商家。
每家店,都要投入大几百万的品牌加盟费和按照高瓴的要求定制渠道店的装修。
要知道,在外界,没有自裁之前,一家渠道店的转让费,就算是在桂州这种三四线城市,都要上千万之巨!
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白花花赚钱的金娃娃,谁会转让啊?
但是到了自裁事件之后,高瓴的品牌店一下子被冷落了起来。
不要说溢价了,很多原有的渠道商,都进行了名额转让。
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炮哥就冒险又接了两个店过来。
相比较市场上原来的上千万的转让费,这两个点,只需要了区区四十多万就谈拢了。
原来的店主,也是不看好高瓴被自裁以后的前途。
想着趁现在还有点人气,不要砸在自己手上。
所以炮哥这才抄了底。
现在高瓴又恢复mate系列销售,其他先不说,几个点的销量是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