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睿:“???”
票房太高也是我的错?
“没事,我和艺謀导演约好了,以后不掺和了。”
“啊?”韩三坪一愣。
吕睿加重语气:“以后睿视界参与出品的电影,就不用报金鸡了。”
“行!”
韩三坪正憋着气,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抵达机场,候机期间,吕睿分别给赵朋、侯宏亮、田小鹏打去电话,询问了一番工作进展。
“万事俱备,就等上映了!”赵朋倒是信心十足。
“《闯关东》的拍摄许可证刚拿到,明天就会对外发通告,邀请演员试镜。”侯宏亮效率也挺高。
“《秦时明月》的授权拿下来了。”田小鹏先报了声喜,随即又向吕睿求助,“吕董,有些3d动画制作设备得从国外进口……”
“列个名单发我邮箱,我去搞定。”
“好的。”
……
再次落地洛杉矶时,已是9月下旬。
吕睿没急着去华纳,而是直奔《潜伏》剧组。
确保拍摄一切顺利,他这才准备继续去推进《致命魔术》的后期工作。
正要离开,彼得忽然凑近提醒:“lv,我们是现在就启动和发行方的谈判吗?还是等成片出来后再去找?”
无论国内还是好莱坞,“发行”都是关键环节。
录像带市场、电视台播放、影院放映,都离不开发行支撑。
但和国内不同的是,好莱坞这边的发行方比制作方还要强势!牢牢霸占着整条产业链的最顶层!
发行方不仅能从制片方的各项业务中抽成,而且整体抽成比例最高可以达到40%!
这一比例看似夸张,但在好莱坞却很常见。
六大几乎都是这么干的。
旗下的“制片厂”拍完电影,按最高比例交给自家“发行厂牌”。
这样一来,发行抽成比例激增,成本自然也会增加,而盈利则会大幅度下降,盈利分成方所得收入也就会随之降低。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好莱坞电影的投资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融资,知名导演或者演员往往还享有盈利分成。
为了多给公司创造利益,少给其他人分钱,也就衍生出了左手倒右手这一情况。
可惜,瑞兴影业目前没有发行能力和渠道,必须找合作方。
吕睿其实动过自己开发行公司的念头,但了解后发现,这玩意太耗时耗力。
例如梦工厂,94年成立,但发行渠道一直到97年底才逐渐完善,并发行了《断锁怒潮》。
还有一个办法则是像97年成立的狮门那样,豪掷数千万美元,直接买下一家发行公司。
这还只是在北美范围内。
若是想建立全球发行渠道,至少需要上亿美元才有可能做到!
想到这里,吕睿暂时压下了这个念头:“先等成片出来再说吧。”
“好的。”彼得点头应下。
吕睿又补充道:“你有空的话,顺便打听下有没有合适的、有意出售的发行公司。
现在没能力,不代表以后不行。
若是《潜伏》能盈利,或许可以用这笔收益去买一家小型发行公司回来,再逐步扩大……
从拍摄片场离开,吕睿直奔华纳。
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是时候加快《致命魔术》的后期进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