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快到下午四点的预定结束时间,操作员们开始收尾最后的通联。
等最后一个通联记录完毕,操作员摘下耳机。
带队的张老师,邀请在场的几位评委做点评。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评委身上。
前面几个评委依次做了点评,随后轮到李悠南和他刚刚认识的那个大叔了。
大叔笑了笑:“要不然小兄弟你先来吧!”
李悠南很清楚自己年龄小。大叔虽然表面态度谦和热情,但未必信任自己的能力。
虽然李悠南并不在意,不过眼下这个场合,他自然还是要说几句的。索性也不推辞,点了点头:“那行。”
李悠南一开口,声音不高但很清晰,周围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毕竟他在现场的几个评委里看上去太年轻了,十分扎眼。
“整体不错,”李悠南先肯定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直指关键,“效率还能抠一抠。主要在两点。”
他指着那个主操作位:“第一,天线转向的时机。下午两点半左右,15米波段对北美有个小窗口,信号报告普遍+20以上,持续时间大概十五分钟。虽然也通到了几个,但强度明显弱,耗时也长。北美窗口开通时,天线在十分钟后才转过去,错过了黄金期前半段,少抓了至少5到8个前缀。传播预测软件和实时s表强度跳变,都是提示,要更敏感,转得要更快、更果断。”
他说得很具体,连时间和信号强度都记得清清楚楚。
操作员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当时看欧洲台也挺多,贪了一下…”
“理解,都想多通联,”李悠南语气平和,随后又说:“第二,波段切换的节奏。20米波段下午三点后本地噪声开始明显上升,你们坚持到三点二十才切到相对安静的40米。噪声起来,就该果断换波段。40米虽然传播距离近些,但胜在清晰,保证通联质量更重要……”
都是些硬核的知识,现场很多人是刚刚入这个圈子的小白,不怎么听得明白。
但没关系,大家都在认真点头,至少要让旁边的人觉得自己听懂了。
小鸭舌目瞪口呆地望着李悠南。
刚才如果他还有一些疑惑的话,此时他已经很清楚李悠南的水平了。
这番话,没有一句虚的,全是硬邦邦的操作细节、时间点、效率对比、具体问题。
李悠南点出的那两点,恰恰是小鸭舌这种新手根本看不出来的门道——小鸭舌只看到天线在转、人在忙,却不懂背后的策略和取舍。
尤其是李悠南精准地回溯几个小时内的传播窗口和操作细节,这种功力,没无数次实战,绝对练不出来。
小鸭舌低头看了看裤兜里那张崭新的b证卡片,感觉它轻飘飘的。
……
今天的经历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并不怎么重要。
李悠南找到徐莉雅和卢小兰的时候,两人也玩得有些累了,正好出发,三人一起朝着车子的方向走去。
卢小兰漫不经心地问:“表哥啊,你们今天玩的那个东西真有那么好玩吗?”
李悠南随意地说:“还行吧,不能说好不好玩,但的确挺有趣的。”
“太硬核了,完全不懂。”
“不懂也没关系,反正只要知道我表哥是最厉害的就行了,嘻嘻……哎哟!表哥,怎么又打我脑袋啦……”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