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可能!
剧辛本能的抵触着这个说法,在心中不停的告诉自己这一定只是赵国人的攻心诡计。
直到剧辛看到了这封劝降书的最后。
在劝降书的最后,署着乐毅的落款,而在落款之上则盖着一个鲜红的印章。
剧辛定定的看着这个印章。
他对这个印章再熟悉不过了。
因为……这根本就是燕王下达各种政令和军令之时必须要用到的东西——燕王玺!
燕王玉玺,现在竟然出现在了赵国人的手中,这岂不是说……
“不!”剧辛一声大叫,声音无比凄厉。
当周围许多已经看完了劝降书的燕国官员们有些吃惊的抬起头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剧辛晕倒过去的情形。
城头顿时大乱。
也正是由于剧辛的突然晕倒,所以武阳城中的燕国官员们犯下了一个极为致命的失误。
他们并没有及时的收缴那些由赵国人用投石机抛射进来的众多劝降书。
这也是因为纸张第一次被运用在战争上,燕国人也没有应付经验的缘故。
毕竟在这之前,不可能有哪位主将会投射竹简所制成的劝降书。
传言扩散的速度是十分可怕的,等到剧辛醒来的时候,燕国全境陷落、只剩下武阳一座空城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座武阳城。
看着面前聚拢过来的燕国官员,剧辛十分疲惫的做出了解释:“这是赵国人的诡计,老夫方才也是一时没有想明白,中计了。”
剧辛别无他法,他必须要证明这是赵国的诡计。
有人忧心的问道:“可是,上面这个大王的玉玺盖章……”
剧辛抬高了声音:“当然也是假的!好了,都回去吧,大家各司其职,立刻派人上街搜捕传谣者,不要让谣言继续扩散下去,影响军心了!”
众人纷纷散去,然而心中的疑虑并没有因为剧辛的这番解释而消散,反而变得更加的浓重。
武阳可是燕国的下都,是燕国最大的城市,燕国南方领土的政治中心,这里的很多人都见过燕王玉玺盖章过的文件。
暗潮越发的汹涌了。
第二天傍晚,劝降书攻势再度来袭。
这一次,劝降书换成了相邦郭隗的口吻,上面再度强调了燕国已亡的事实,声称郭隗已经投降了赵国,并希望武阳城之中的军民们不要为了燕国继续陪葬。
在每一封劝降书的最后同样也盖上了来自郭隗的相邦官印。
已经有了准备的剧辛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士兵将其中的大部分劝降书给收缴了起来。
剧辛的解释依旧:“郭相忠心耿耿,绝对不可能会投降赵国,乐毅这只是想要借此来打击我军士气,二三子绝对不可上当!”
面对着剧辛的解释,众多燕国武阳城之中的官员们沉默以对。
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当天晚上,这第二份劝降书的内容也传遍了整座武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