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火绳枪,口径高达二十二毫米,整枪重量十一公斤左右,弹丸重量高达五十克!
这种枪的威力非常大,在试验中,将前后覆着两层三毫米钢板的泥人轰的稀烂,简直就是一台小炮。
但他太重了,十一公斤,普通人连抱着都很吃力。
要知道,陈宪手下大部分都是些未成年的孩子,少数年纪稍微大一点的,都是出身极端贫苦,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十六七岁就结婚了,不可能来给陈宪当学徒,所以这些年纪大点的,又多少都有些营养不良,这样的重型火枪,他们根本操控不了。
陈宪只能想办法给火绳枪减肥。
穆什科特枪管的外形并不是圆柱形,而是采取了六棱形,这样的外形让枪管更容易固定在木质的枪床上。
但是,六棱型的枪管会造成枪管壁厚厚薄不一。
水桶理论让我们知道,枪管的总体强度取决于枪管上最薄弱的地方。
为了在不减弱枪管强度的前提下减重,陈宪将枪管的外形改成了圆形,又将堵枪管后孔的那个螺栓的尾端锻造成一个横片,用来帮助枪管固定在枪床上。
这样的改进,让枪管的重量下降了不少,但这依然不够。
穆什科特火绳枪枪管壁厚最薄的地方也有四到五毫米,这样的壁厚虽然让火枪威力十足,也极大的增加了火枪的重量。
经过试验,陈宪将火枪的口径降低到十五毫米,壁厚降低到四毫米,这时候,火枪的威力虽然下降不少,但对这个时代身着重型扎甲的士兵,在百米左右距离,依然有着致命的威胁。
经过这一些了的减重后,火绳枪的重量已经下降到了将近七公斤。
七公斤的重量,对于陈宪手下的少年兵来说,依然太重了。
这样的重量还是不能让陈宪满意,所以,他又对枪管做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改进。
陈宪保留了枪管后端的四毫米壁厚,但将枪管前端的壁厚降低到了两毫米。
也就是说,陈宪将枪管设计成了前薄后厚的锥形。
这样的设计是基于陈宪对于火枪开枪过程的分析。
火枪内部堂压最大的时候是火药刚刚点燃,化学反应迅速发生,气体迅速膨胀,而子弹还没有被推动的那一刹那。
随着子弹被推动,火药反应产生的气体所处的空间会逐渐增大,随着空间增大,气体的压力自然会随之减小,一直到子弹被退出枪管,高压气体彻底冲出枪管,枪膛内气压迅速回复正常。
在这个过程中,枪管后端受到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越往枪管前端,压力就越小。
渐变式的枪管设计,正好符合了这种堂压的变化。
这样的设计即保证了枪管强度,又减轻了枪管的重量。
经过这一改进之后,枪管的重量被控制到了三公斤多,整枪重量也被控制到了五到六公斤,这样的重量,就足够陈宪手下的少年学徒们使用了。
这样的锥度设计让枪管的制作难度增加了不少,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在卷制枪管时,只需要采用同样带锥度的钢条做为卷制枪管的内模,就能卷出天然带锥度的枪管毛坯。
锥形枪管毛坯在经过扩孔工序后,带锥度的内孔会被扩孔工序加工成直径前后一致的圆孔,而外径则通过锉刀打磨,保留其锥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壁厚渐变的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