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秦卫面露沉思,缓缓摇头,“属下不知。”
“不错!本侯也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赵元凝声道,“不知道,恰恰是最大的风险。万一他一时冲动闯出弥天大祸,到时朝廷连还转的余地都没有,势必与蒙古人闹的不欢而散。如此一来,大宋将战事不休,天下将祸乱不断。”
“是啊!”秦卫心有余悸,胆战心惊,“一旦蒙古人抵达临安城,无论柳兄做出什么冲动的事,都会第一时间引起蒙古人的察觉。如果让蒙古人知道柳兄和公主有过一段……不清不楚的关系,事关蒙古王爷的尊严与体面,势必与朝廷当场撕破脸。真到那时,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如此,本侯才思虑再三,决定在蒙古人抵达临安前将和亲的消息透露给柳寻衣。一者,让他心中有所准备,不会怨恨我们一直欺瞒他。二者,万一柳寻衣有什么异常,我们也能早作防范。”
“侯爷深谋远虑,算无遗策,是属下愚钝。”
“还是那句话,寻衣对这件事的反应远远出乎本侯的意料。”赵元无奈道,“再加上小王爷从中‘推波助澜’,让事情变的愈发难以掌控。刚刚,柳寻衣虽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不再纠缠公主,但我心里却总不踏实,认为此事远没有结束,甚至……会有更大的麻烦。”
“侯爷所虑极是,不知我们如何应对?”
闻言,赵元的脸色悄然一变,转而将讳莫如深的目光死死凝聚在秦卫身上,直将秦卫盯的浑身不自在。
“侯爷,你这是……”
“秦卫,虽是老生常谈,但本侯仍想正正经经地最后问你一次,希望你能如实回答,不要对我有一丝一毫的欺瞒!”
望着郑重其事的赵元,秦卫的心头猛然一紧,神情变的略显窘促。他艰难地吞咽一口吐沫,缓缓点头道:“侯爷请问。”
“挑拨柳寻衣和赵馨的感情,促成与蒙古和亲。这个法子,究竟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言至于此,赵元的眼中猛然迸射出一道骇人的精光,令秦卫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颤,“还是有人收买你,唆使你这样做?”
只此一言,秦卫的脸色骤然一变,“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诚惶诚恐道:“侯爷明鉴,此事确实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当初,侯爷在闲谈中提及荣王爷举荐馨德郡主前往蒙古和亲,并且在只言片语间表明自己对这件事的认同。属下清楚的记得,侯爷说‘西府以和亲为谈判条件,无论功成与否,皆对东府没有半点好处。但东西二府之争并不能与大宋存亡相提并论,和亲之事虽对东府无益,却是令大宋化险为夷的唯一办法。’”
“不错!此言的确出自本侯之口。”
“属下将侯爷的高论铭记于心,并被侯爷的深明大义深深折服。侯爷虽是东府之人,却能为顾全大局而替西府仗义执言。此一节,恐怕天下没几人能做到。”秦卫一本正经,言之凿凿,“正因如此,在下愿效仿侯爷为大宋安危献出绵力。当时,和亲一事最大的阻碍无疑是郡主的态度,她一心等柳兄回来,因此对荣王爷的苦口婆心置之不理。于是属下苦思冥想,内心挣扎再三,方才决定利用离间柳兄和郡主的感情,促成和亲。属下虽然想出这个计划,却不敢自作主张,于是第一时间向侯爷禀告,待得到侯爷的允诺后,方才昧心行事。”
“我知道。”赵元目不转睛地盯着秦卫的双眸,幽幽地说道,“当时本侯问过你,背叛自己最好的兄弟,你后不后悔?”
“侯爷能为大宋安危舍弃东府利益,属下亦能为家国大义舍弃个人感情。”秦卫郑重其事地说道,“事到如今,属下仍是那句回答,为大宋天下计,莫说背叛兄弟,纵使将我千刀万剐,挫骨扬灰,甚至赔上祖宗十八代和子孙后代的声誉,我也不后悔!”
面对秦卫的义正言辞,赵元并未急于开口,而是默默地注视着他,仿佛要透过他的眼睛洞穿他的内心。
“侯爷,难道你至今仍不相信我?”秦卫悲愤道,“难道你认为我收了西府的好处?”
“秦卫,如果你所言非虚,则是舍小求大,忍辱负重,你便是大宋最忠心的臣子。”赵元幽幽地说道,“但如果你信口开河,则是背信弃义,卖主求荣,你便是天下最狡猾的奸贼。”
闻言,秦卫眼神一狠,举手起誓:“属下对天发誓,若有半句虚言,便让我断子绝孙,不得好死。”
“好!”沉吟再三,赵元凌厉的目光渐渐柔和几分,“本侯……相信你!”
“多谢侯爷!”秦卫面露狂喜,连忙叩首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