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问,刘文涣小心地道“儿见识浅薄,这些是赵德芳与慕容永仁讨论安西时政时提出来的,儿觉得有些道理,因而记住了”
刘略微释疑,伸手示意,道“你继续讲”
“是”刘文涣再度行礼,从容道来“赵德芳认为,六叔在安西之政,有失苛暴,如此虽可见奇效,但难以持久。长此以往,恐生祸端。
当地胡民,也并非全是不服王化者,也有心向朝廷者,对于这些人,都督府应当加以区分,施恩招抚,王而化之,同于华夏,以求长治。”
听到这番论调,刘的表情有些严肃,甚至泛着些苦涩,眼神缓缓了转悠地两圈,道“你也认同此观点”
刘文涣差点脱口而出,不过,见着父亲那有些“便秘”的表情,忍不住,思索了下,答非所问“慕容永仁则与赵德芳持相反观点,他很佩服都督府的强硬政策,并坚定支持,他认为,想要大汉想要在安西建立牢固统治,非一朝一夕之功,时下当以压服当地胡民、抵抗萨曼人反扑为要务。
想要长治久安,对不服王化者,就该言严刑重典,与其费心去招抚那些顽固的胡民,不若将教育同化的目标,转向下一代孩童。
另外,大汉内地迁徙部民及百姓,充实当地人口,也是该长期坚持的政策”
听到这儿,刘的脸色有了点浅浅的变化,想了想,舒出一口气,问刘文涣“对这二人看法,你认同谁”
刘文涣明显感受到了刘那考校的意图,显得很慎重,好生思吟了一会儿,道“二者所言,皆有道理,儿以为,若能加以结合,或许会有喜人的结果”
得到这么一个回答,刘嗔地看了他一眼“滑头”
刘文涣讪讪一笑,不过,刘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又道“你所说的,都是别人的想法,你自己呢对碎叶,对安西军政,有何看法”
不知觉间,刘自己都没注意,他的问题有些跑偏了,偏重大,偏严肃。
刘文涣也是慎重地思考一番后,方才道“军国大事,儿不敢妄言,只是此番西行,经历见识深刻。为供馈安西大军作战,大汉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了,且不提将士死伤,仅辎重转运,耗费之人物力,便远超想象。
儿在高昌道时,曾遇到一支河西转运队伍,任务是转运军粮三千石,儿与带队的州尉聊过,据其所言,为了保证三千石军粮运抵作战前线,他们出发时至少需要准备两万石,其余都耗损在转运路途中了。
儿听得出,河西官民,对安西征战不休,对朝廷四征,已然厌烦,河西也已疲敝不堪。儿以为,河西如此,朝廷亦然,安西的长期作战,已是一个巨大负担,朝廷当及时止损摆脱才是,否则长此以往,损害的也是朝廷与百姓的利益”
fo
fo。fo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