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言,柴荣难得地笑了笑,道:“看来,你此番回京,是已拟好请战书了吧!”
潘美接着话头便道:“末将斗胆请问澶公,此番陛下召我等回京,是否已定下之议?”
注意着潘美的眼神,满满的立功欲,柴荣却摇摇头:“我方北巡归来,对于陛下与朝廷决议,尚不清楚,不过,既已回朝,陛下自有嘱托,你们不必心急!”
几个人,就在待诏所中寒暄着,尤其是与潘美、曹彬的交谈,柴荣有些用心,特别关心南方的情况。
说起来,也无怪刘承祐对郭氏父子,会有难抑的忌惮。别的不说,仅看这等候召见的几名将领。曹彬,郭威的甥侄;潘美,早年就是柴荣的下属,为其所发觉,后来又受其举荐进入禁军,枢密院任职又担当了一段时间直系下属,对潘美的任用也大力支持;郭廷渭,当年的交情,至今发挥着作用,而作为降将,柴荣是也其所亲近的对象......
而这三人,显然是刘承祐为战事所准备的统军将领,都是要大用的。更别提,大汉军中,其他老壮将校中,与郭柴有牵扯之人了。
并没有让四人等太久,约一刻钟后,内侍前来传谕,召四人万岁殿觐见。刘承祐其时,正在后宫,与周淑妃调情,听她谈琴吹箫,缓解一下国事的压力。
前几年,他曾放过一段时间权力,但不知觉间,又收了回来,尤其在十二、十三年的军政大调整中,是亲自监督着下面,压得很多官僚都喘不过起来,待进入十五年,方才好了些。
对于柴郭潘曹四人的回京,刘承祐当然显示出了他的热情与亲切,拿着几张炊饼,对四人道:“这可是朕特意命人的从宫外采购的孙家饼,名气很大,招牌响亮,朕早有闻之。今日始尝之,你们回得正巧,有口福了!”
皇帝这番亲和的姿态,还是让人很舒服的,用几张炊饼,就打消了似潘美、曹彬在面圣时的紧张感。
“此番北巡,忍风冒雪,一路辛苦了!”当然,刘承祐首先关注的,还是归来的柴荣。
“待天巡狩,这是臣的荣幸,陛下信重,敏感五内,何言辛苦?”柴荣显得很平静。
这只是君臣间的一种交流方式吧,刘承祐迅速揭过,谈起正事,说道:“你上的奏章,朕已经阅过,对北巡的结果,朕很满意。不过,你其中提到,契丹有异动,朕很好奇,这异样何来,说说看你的想法!”
闻问,柴荣也严肃起来,应道:“臣是通过与诸边将领交流,与察问边市部民及胡贾,方才得知。这一年来,契丹的部族、戍卒,有向西迁移的趋势,虽则隐秘,但终究难以彻底掩盖痕迹。并且,据九原李万超将军所报,这三年间,辽主数次西狩,最远曾至阴山北麓的白达旦部。
虽然只是猜测,但臣相信,契丹是在秘密筹划着什么计划,且必定在西面,朝廷不得不防!”
听其言,刘承祐则冷声道:“就在不久前,朕也收到了西北卢多逊的奏报,言定难军李光睿,在秘密联络契丹人。你说,契丹人会不会在谋划河西地区?”
对此,柴荣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是郑重地说道:“臣以为,北伐之后,辽国遭受重创,绝不是这短短三年就能恢复过来的。其主动谋攻大汉的可能,并不大,但如果同定难军联合起来了,对西北地区,必然造成重大祸害,不得不重视此事!”
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方才道:“看来,平静了这几年,都不安分了。契丹人,定难军,倒也都选了个好时机。”
说着,刘承祐也表明了他在此事上的态度:“而今,朝廷的重心,当放在削平江南,统一天下。至于西北,契丹人意图未明,党项疑而未动,只要局势没被打破,只能暂时搁置。不过,朕已然下诏,令西北军政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