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鹏笑道:“其实在明治维新之前呢,倭国的官吏领取的是按月发放的‘月俸’,但是你也知道,阴历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闰月,要按十三个月发放,而当时明治新政权国库空虚,所以从1872年年末的时候,倭国改了历法,废除太阴历,颁布太阳历。那一年改历为倭国政府省下了两个月的财政支出,然后从此不过春节,而是改过元旦了。而至于那个秋山利辉,其实就是个木匠。”
“木匠?你这么重视他?”杨猛怀疑自己听错了。
萧鹏点头:“没错,就是个木匠,有个三十几个人的小工厂,专门制作家具。不过你别小看这个小工厂,月入过亿。”
杨猛傻眼了:“这尼玛比咱们渔场还猛啊?人数规模比咱们还少,营业额却比咱们多那么大一截?”
“嗯,所以我才回去见他一眼,郭思华给我打过电话,好像是因为我做的那张椅子吧。”萧鹏淡淡说道。
“一个木匠怎么赚那么多钱?”杨猛瞪大眼睛。
“倭国皇室指定的家具特供厂家,从倭国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到名人富豪普通家庭,都在使用他们制作的家具。一套家具几千万对他来说那都是家常便饭了。”萧鹏解释道。
杨猛听后瞠目结舌:“还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那是倭国木工圈里的小野二郎?倭国‘木工之神’?又是什么‘匠心’代表词?”
萧鹏听后嗤之以鼻:“我去特么的匠心吧。我睡一会儿,烦着呢。”
自从那个靠着忽悠卖锤子。。。。。。哦不,是卖手机的老罗把所谓的‘工匠精神’炒火了之后,华夏所有的企业家都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匠人’,推广所谓的匠心。然后一群给老板们拍马屁的人投其所好,大肆推广所谓的匠心。
这也是华夏特色,缺什么就喊什么,比如道德、比如匠心。所谓的倭国匠心精神那是不知道多少人推崇到了极致。
像‘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就是所谓‘匠心’代表。一时间整个华夏餐饮业,都喊着口号要学习他。
可是真要原封不动的学习他的话,那还不如直接拿着钱打水漂呢:每天中午和晚上固定接待几波客人,多了不接。到那里的客人动辄还要挨骂。。。。。。换到华夏这样的店早就关门了。
不过这秋山利辉则是另外一个极端。
他厉害的是他的学徒培养制度。
在他手底下工作的人都是学徒。
免学费,设定了奖学金制度-------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学徒都没有工资。
但是想到他的秋山木工当学徒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情,入学考试就要十天,从打招呼、自我介绍、泡茶、打电话开始,十天时间内无时无刻不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