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也尽力让书友看的爽快,但是文以载道,这是不敢疏忽的。
......
另外,现在流行IP,很多故事不容易转变成电影电视剧,我更希望自己的作品,从创做开始,就可以贴近这种延伸,我曾经也考虑过,几乎用对白体,甚至近似分镜头的方式来写作。
这样就要求更多直接用对白构造故事,推进情节,也需要用更加强烈的冲突来彰显性格和渲染情绪。
这样的话,比用解释来构造小说,其实是更为困难一点的。
不过,如果大家看惯的话,也许会发现,这种阅读,其实体验元素和头脑中的画面感,更带节奏。
尝试去读读戏曲,往往戏文更少,如果适应了,丝毫无损于其品质,诗词歌赋,更是如此。
好吧,我其实想说,文学创作本身就很多元。
各位看官书友就当尝尝不常见的小吃,换换口味吧。
七,科技进步和金手指:
小说让人感兴趣,一定是与既有的认知有熟悉的东西;
小说想让人兴奋,一定是有新鲜或者未知或者与众不同——但是又是心理有所期待,希望实现——希望带入的东西。
本文是这样,不是希望用一步步的科技进步来构造故事的发展,这样引起打脸的乐趣。
因为既有的科学技术与智慧的发展,在当时环境与时代中,会有可能的资源限制和发展的驱动。
我们尝试让人物在拥有人设、性情、认知、思维模式与环境因素影响下,发生最为可能的独自发展,我认为这是更有意思的,更有意义的东西。
八,用心而已:
说了这么多,是为了表示:
第一,笔者不敢说文字好,故事精妙,但是勉强自以为还是用了一点心,不太水;
第二,符号系统,也就是文字、语言,会强烈地影响和传承人的思维。
第三,这里没有厚看中文,鄙视西文的意思,尽管中文中也有字形,可以用作拼音,但是没有很好地衍生出代数系统,阿拉伯数字也大大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也是事实。
第四,据说列宁曾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者。”(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我个人认为非常正确,也是最有意义的知识观念。
这个过程中,有些知识,或者知识体系,符号体系,等等,都有效率或者效能问题。
但是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人而言,生命长度、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甚至感知差异,都会强烈地影响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