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宜昌又说:“那样的话,也有不妥。可以用塞块或者塞片”
林夕问:“什么塞块塞片?”
扁宜昌道:“若是选精铜或者精钢,打制长条片,并用油石细磨,最后用皮毛打光,两片塞片可以自己贴合在一处。只是塞进去容易,拿出来不易。”
【注:?现代塞尺又称测微片或厚薄规,是用于检验间隙的测量器具之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在斜边上有刻度,利用锐角正玄直接将短边的塞尺又称测微片或厚薄规,是用于检验间隙的测量器具之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在斜边上有刻度,利用锐角正玄直接将短边的长度表示在斜边上,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缝的大小了。
扁宜昌所说的塞片,其实蕴含着另外一重意思,塞片因为非常薄和平整,所以两片塞片相叠加,自己会贴在一起,这是因为非常平整的情况下,范德华力以及大气压力都会他们很容易贴合在一起。
扁宜昌其实在这里是隐晦地显示他们的加工技能。
但是很遗憾地是,这样的东西,需要柄比较长,所以其实仍然不适合炭精送话器。】
这时候,刘赐说道:“上人,不知道我理解是否正确,其实如果您需要保持张力,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板簧也可以”
林夕倒是眼前一亮,觉得这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但是随后刘赐看出了林夕的意动和不满足,接着又说:“若是一定要能够再调节,我们也是可以在线面板簧处,再做一个转轮,转轮可以分三到六个台阶厚度。”
林夕大约听懂了刘赐的思路,不过他不能确定刘赐确实知道了这一点。
于是林夕把一块画板递给刘赐。
刘赐用了散点透视画法,把结构画了出来。
【注:散点透视,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这种方法叫透视法。因为透视现象是近大远小的,所以也称为“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象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
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
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而如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
林夕点点头,对宋庆说:“给他记一功”
随后林夕接着画:“再做一个底座,好放在台子上,做两个铜柱子,好让桐油绕线铜丝接线接上去。
另外,下面做一个按钮,说话的时候按下通按钮,就通上电,松开手,电就停止了!
先做十个吧。”
林夕在这种图纸上写下——炭精送话器。
林夕把第二张图讲解清楚,忽然就觉得很累很累,但是很有成就感。
林夕走出舱外,活动了一下身体,接着又爬上了瞭望塔,费停山也跟着林夕上了瞭望塔。
林夕拿过望远镜向四周看了一圈,问费停山:“我怎么觉得烟火比上午还要多呢?”
费停山笑了笑:“我估计确实是宋元两军的大将都出了问题,现在他们想要攻击我们,就必须先把周围的兵干掉。不然他们自己怎么死的都不清楚。”
林夕问:“我们还有多久的自由时间?”
费停山说:“这个可不好说,刚才的计划,不是等到夜间咱们运送物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