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睡梦中,似乎看见自己在崖山的上空几十米的位置,向着西北的方向迅速掠过,奇怪,为什么要飞掠呢?//倏忽之间,林夕似乎看到了一只雄鹰,扑簌簌猛扑到一处帐篷前的支架上,支架上,拴着几只鸽子,还有一个开口的笼子,里面有若干灰色的兔子,更远处有个围栏,里面有山羊,雄鹰从笼子里面抓起一只山羊的头,山羊跳跃闪避,那雄鹰跟随者飘摇,只是不松爪子//剧烈争斗的声音,惊醒了守夜人,守夜人驱赶这三四个奴隶,三四个奴隶燃起了火把,呼喝起来//守夜人带着皮帽子,显然非常惊喜,拿起皮鞭又抽打起什么人,不一会,二三十个人从各个帐篷出来了,有一个奴隶拿着刀,走进一只羊,也不知道怎们动的手,那个羊就倒地了,奴隶随手一划拉,从羊的腹部掏出一块东西,扔给雄鹰,雄鹰的鸟喙啄住了那块滴着血的东西,很快吃了下去//那是什么?林夕正想着,心中就有有了一个答案,那是羊的肝脏//雄鹰吃了肝脏,似乎心情好了很多,奴隶又举着双手,慢慢接近那只雄鹰,山羊见到常常喂食他们的奴隶,立刻奔向奴隶//奴隶的右手攀住山羊的头,左手去摸山羊的脖子//山羊猛然跳了一下,但是没有真正跳起来,身体委顿下去//雄鹰心满意足,开始继续啄食山羊//奴隶轻轻抚摸雄鹰的翅膀,雄鹰安静下来,过了一小会,奴隶解下雄鹰腿下的竹管,然后后退着离开雄鹰,把竹管递给了守夜人。守夜人踹了奴隶一脚,然后噼里啪啦让了一通,也许是只是习惯行地让下人们守点规矩。
//转眼之间,视线就在一个硕大的帐篷之中,一块巨大的虎皮上,躺着一个汉子,一个服装华丽的矮个子,对着帐篷里面喊道“薛禅可汗,南方紧急军报”等了一下,帐篷里面没有回音,那个矮个子又喊了一句“薛禅可汗,海东青传信!”
。。。。。。
【注:至元十年(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元大都宫殿建成,就在今天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处,次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贺,大都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但是这时候,南宋还没有彻底灭亡,忽必烈仍然经常住在大都的帐篷里面,在学习儒家和汉人文化,吸收汉家成果的基础上,并没有完全放弃蒙古的习俗,这也是他激励和管理蒙古各部的手段之一。】
。。。。。。
【注:海东青,《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属于大型猛禽,体重健壮。雌性比雄性还大。最重可达6公斤。身高1米左右,两翅展开2米多长。头部羽毛白色,缀有褐斑,上体均呈暗灰色;胸部褐红色,缀有褐斑,尾部纯白色;嘴较厚长,跗跖只上部被羽,雌雄同色,喙爪像铁钩一样硬飞得即快又高,能捕天鹅、野鸭、兔、狍等禽兽。因此,辽代的皇帝,每年春天在鸭子河(今松花江)附近放海东青捕天鹅,捕到第一只天鹅,要摆宴庆贺,名曰“头鹅宴”。金、元时期女真族和蒙古族的贵族也有用海东青捕猎的习俗。
海东青常见于海滨及江河附近的广大沼泽地。据《契丹国志》记载:“五国(即黑龙江流域的五个部落)之东接大海出名鹰……”,名鹰海东青,多单独生活,但幼鸟常伴亲鸟飞翔。栖息时,停落在岩石或地面上,有时长时间地站在乔木枝上。主食野兔、鼠类等中小型兽类,夏秋时节,常飞行在水面上空,向水内俯冲以搜萦鱼虾;冬天捕食村里的小猫和小狗,并食腐尸肉。海东青捕食犹如闪电,扑扑凌凌人,煞是威严。它的食量很大,耐饱饿力较强,吃饱一次可20天不进食。
据现代动物学家考证,海东青可能属隼科,学名矛隼,是一种美丽的中型猛禽,也是体形较大的隼类,所以又有巨隼之称。
其体长56~61厘米,体重1310~2100克左右,羽色变化较大,有暗色型、白色型和灰色型。矛隼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东部、辽宁和新疆喀什等地,极为罕见,其中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为留鸟或者繁殖鸟,在新疆为冬候鸟。
契丹人统治中国北方时期,曾经将海东青大量引入今天的内蒙古地区。
海东青中以纯白的“玉爪“为上品,另有秋黄、波黄、三年龙等名目。到了清代,如果一个刑徒捕捉到一只海东青并进献给朝廷,则可免一切死罪,可见其何等珍贵。
骄奢的末代辽统治者天祚帝年年派出银牌使官向女真族索要海东青,且“每至其国,必欲荐枕者。其国内轮中下户作止宿处,以未出室女待之,后,使者络绎,恃大国命,惟择美好妇人,不问其有夫及阀阅者“。激起女真人的怨愤,在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率领下,集女真诸部兵,擒辽障鹰官“。
清代文人沈兆提曾评价道:“辽金衅起海东青,玉爪名鹰贡久停。“
早已忍无可忍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趁机揭竿而起,前后仅用12年时间,就将辽国、北宋两个**透顶的封建王朝彻底推翻。
元朝初建的时候,即便是海东青也不是可以轻易得到的,使用海东青作为极端重要的信件的传递,表明一定有重大的危机或者重大机会,但是通常而言,危机的可能性更大。
这也是大都里面鹰园奴隶如此谨慎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