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面对个别孩子似乎没有直言的疑问也并不讳言的说道:“按照东原国过去的规矩,帝王的皇宫之内有数千宫女嫔妃,数千直卫,还有几千太监,有的时候规模更为庞大。而且某些直卫带有很大以上的专属性。这些机制其实很有可能只是某些群体给君主暗中设置的牢笼。如果不是我拥有寻常凡人所根本不具备的一些能力,而只是一个凡人君王的话,管理这么庞大的一个皇宫就不可避免的要设置一套隔阂权力使用的官僚体系,这样一来其实就给了某些人探听消息甚至上下其手的空间。因此更早一些时候的九州,还在列国纷争竞争的时候都是有一些后来没有的习惯的:后宫不过百,不设太监,君主也不能搞多妻妾制度。那些宫女或者仆从从某种程度上将最多应该只和通房丫鬟或者家妓的地位差不多,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开官职。这样一来,规模并不算大的后宫中的每一个人就可以为君主所熟识上下其手乃至种种内耗的空间就大幅度的缩小了。。。”
“君主为什么。。。为什么要不设妾,也不设嫔妃,只有一个名义上的皇后?”
对此张凡也并不讳言:“这你就要从其他的一些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假若你是一名平民百姓,或者。。。或者是一名近卫官兵乃至论调过来担任护卫的官兵。当你见到一个人拥有寻常大户人家也根本没有的后宫阵仗的时候心里会这样想?或许会因为皇权觉得令人畏惧和羡慕。但真正意义上的敬重之意很可能就大打折扣了。前朝班直可是有过做乱的记录的,我想某种程度上就是当其了解到一名君主也是帝王,没有那样神圣的时候,还拥有太过于奢靡的生活和作风,那自然就很难让人有真正意义上的敬意。就好比数百年前曾经在北州西州一带横行过的那些蛮夷政权,在它们还算比较强盛的时候,往往也并不存在规模太过于庞大的皇宫,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
张凡当然也并不讳言的讲述了其他一些事情,比如宫廷武装的设置,论调制度等,并不介意对这些似乎跟太子没有什么关系的女孩们讲述很多东西,因为她们或许是以后最好的“太子太傅”了。
“比如一潭水,如果没有河流经过或者入水和出水,那这一潭死水很快就有可能腐臭。军队或其他团体其实也是这样。假如一直近卫在长达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时间内在宫中当值,这些人的纪律一定会变得松懈。把这里当成寻常自己家一样那算是比较好了。因此如何管理长期的老人老仆,就算在一些颇有治家经验的人那里也是一个很不好解决的课题。因此宫中近卫直卫要有良好的退役制度。他们的选拔和来源也不要太过有规律。现在一些兵器对力量的要求没有那样大的情况下,十五六岁的时候入宫二十左右的时候出宫担任各种外部职务就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这里的一个隐患是内部泄密,因此这些近卫又要分为直卫和近卫之间的区别。其中前者是可以服役更长时间的,只不过后者不行。直卫和近卫之外的大营,目的在于特殊的情况下有效的执行防御守备任务。这些队伍内的权力体系相对的完善和统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应该分为不同的部分。并且在其中的不同部分中的一部有又一定范围内的边军论调机制。这样就可以保证这只队伍在拥有最低限度的战斗力的情况下不至于成为危险品。。。”
“可是如果这样的话,不会损害非常时候的战斗力么?”并不算愚笨的一个孩子突然在这个时候问到。张凡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没有讳言的打算:“皇宫周边的队伍同真正意义上的中属军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可靠性,而战斗力并不是最高的要求。因为在特定的情况下,这些队伍的主要职能是守备职能,加强这些只能就要更多通过环境布置的方法来完成了。过去东原国时代的时候皇宫不但大而无当,而且某种程度上已经放弃了最基本的守备职能了,这些当然都是隐患之上增加了更多的隐患。。。”
整个新的塔宫及邻近地方的宫城同过去东原国宫城相比规模小的多不说,更重要的是很多内在的要求也减少了很多。比如很少运用太过巨大的木头乃至太过沉重的单一巨石,这些都让成本在某些方便骤降到不过数万两左右的成本规模,就算是比起一些豪门的府地都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不足了。
不过也正因为整个新的皇宫从人到物的要求都简单了很多,因此筹办的过程也就显得简单了很多,并没有花费太多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塔宫外面的很多面貌就都已经焕然一新了。
这一次选人并不是以张凡亲自行动为主,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反而让张凡更为有所出乎意料起来。因为张凡见多识广的缘故,并不觉得这选拔出来的一百零八名女孩的姿色潜力如何突出,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比较规矩了,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算没有专门的管教也没有多少并不合拍的杂音,只不过张凡对此并不是怎样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