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之滨,伊维亚,奥哈法港口。
蛟龙小队的年轻士兵们高抬的步伐,第一次全副武装地踏上了他国的土地。
两辆武装押运车,两辆运兵车,一辆通信车,载上了十六个小队成员,进入了炮声轰隆的奥哈法。
通信车内,周臻手里的战术平板电脑,清晰地传送过来了实时卫星信号。
与电影剧情中一样,大使馆人员所藏身的工厂,附近街道已经变成了战场。
营救小队只能通过毗邻的居民楼屋顶进入工厂,营救被困人员。
但是,周臻在这里做出了一点改变,因为他知道,营救人质的时候,遭遇的敌军攻击压力更小一点,反而是驻守在车队守住退路的第二小队的五人,差点全军覆没。
电影中,第一小队的八人更加精锐,但是除了狙击手顾顺,观察员李懂占领制高点负责援助,其他人,包括第二小队的八个人,有三个人都在协助营救。
已经了解到电影剧情的指挥官周臻当然不会再这样安排,在通话器中,他传达了命令。
“各小组注意,第二小队负责营救被困人员,第一小队,顾顺李懂负责高处支援,其他人员,听从我的命令,守住撤离车队。”
军人们虽然有些疑惑周臻的安排,但是都拥有良好的服从性,没有人质疑周臻的命令。
科技的发达,让指挥官的命令能够传达到每个成员身上。周臻一边回忆电影的剧情,一边向每个人传达进攻指令。
电影中这场战役,杨锐作为指挥官,下达命令的中枢,却一直在第一线,实际上也是有些问题的。
而他现在留守街口,能直接观察敌情,更符合他的身份。
当然,周臻不只是为了观察敌情,他的目的是想杀光附近所有的叛军和扎卡人员。
第五大道被封,车队转入了拉法叶大道。
在他们的后方,还是宁静的城市,但是在前方,浓烟滚滚。
通讯信号内,伊维亚的人员汇报着拉法叶大道也被堵塞,车队只能从兹玛路拐入。
然后,周臻亲眼见到叛军的一发火箭弹,将政府军的路障炸开了一个大豁口。
天空下起了血雨,残肢断臂掉落在他们的车顶,吓的司机一个哆嗦,差点翻车。
这就是战争……残酷,没有人性。
前方,就是工厂所在的巷道口,车队咯吱声响,停在了路口。
“第二小队,登楼,穿越屋顶,进入工厂救人。第一小队,随我支援武警,肃清路面。”
车队刚一停下,就有子弹射了过来。周臻沉声道:“不用请示,可直接还击。”
“是!”
周臻又在通话器里叫道:“一队佟莉,张天德,左右两侧建立防守线,庄羽,陆琛,发射烟雾弹。徐宏,暂时接替我的指挥。”
徐宏问道:“队长?”
“我先清理附近叛军,防御的压力太大。服从命令。”
“是!”
庄羽和陆琛连续发射了四发烟雾弹,登时,在巷道之外,一片浓烟。
周臻扶正了防风镜,检查了一下手中的捷克布伦式自动步枪,这种步枪与比利时FN公司的步枪基于一个枪型研制,大部分基础配件都可以通用。